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为国荐贤非为私人也[2/2页]

汉末吾为帝 胡无人汉道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地,急忙上起准备搀扶。
      而刘冠摆了摆手,跪在地上大嚎:“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宗武皇帝,中宗宣皇帝,高宗孝元皇帝,世祖光武皇帝,显宗,孝明皇帝,肃宗章皇帝,吾大汉福薄也,养士三百余年到此社稷存亡之秋竟然大才遗野不要入朝辅助天子?列祖列宗在上,子弟不肖,高庙宗庙将无人祭祀也!”
      “刘郎莫要再说,吾出仕便是,何故言此不肖之言,诚惶诚恐,大汉遗德数百余年,怎会无人辅佐天子!”田丰看到刘冠这番莫要,心里很不是滋味,大骂自己。
      虽然过去两百多年了,但是文景遗德还在。刘恒虽然对待豪强很强硬,而是还喜欢和豪强大臣们耍赖,但是对百姓没的说,最起码的政治表演的到位,对百姓从来没失信过。
      比如汉文帝时期的河阳候陈信,河阳侯陈信是高帝功臣河阳庄候陈涓之子,其长姊嫁给了曲逆候陈平的儿子,同产弟又娶了薄家的女儿为妻,可谓是真正的皇亲国戚,顶尖的国家贵族了!这样一个人,本该权倾朝野,至少也可以风光无限,但是……却因为借了别人人钱财,不肯给利息,赖了半年,然后被太宗皇帝亲自罢候,废为庶民。
      王莽新朝的时候,那么多家刘姓被立为皇帝,还有汉末的刘虞差点被立为皇帝,其中大部分是因为汉文帝和汉武帝的遗德。
      “果真?”刘冠插干眼泪恢复当初那幅面泰山崩而不改色的样子问到。
      “然也!”田丰点头说是。心里确是波澜壮阔。“此子有高祖求贤之风也!”
      “如此甚好!吾即刻出发,赶往京都向天子举荐!待今年过后元皓便可出仕也!”刘冠听了之后高兴的说到。这趟祭祖也耽搁了不少时间,离熹平六年没有多久了。刘冠这次回家主要的是把家里的田地都卖了,然后带着他爷爷奶奶和父母的灵位去雒阳。
      “如此多谢郎君知遇之恩,丰无以为报,来日郎君出仕愿为门下走马!”田丰做出他的承诺,以后刘冠要是当官,田丰就做刘冠的人。
      “元皓不必如此,皆为大汉!为国荐贤,岂为私人也?”刘冠一副处变不惊的样子。
      其实心里高兴的要爆炸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纳头来拜,但是他苦于没有出仕,要是答应了,未免显得私人目的太明显。
      这个时候还是低调些好,枪打出头鸟。一个小孩子你就学战国四公子养士养门客,欲意何为?
      刘邦的后人在汉朝都挺尴尬的,皇帝和百官对刘姓很戒备,因为刘姓宗室谁都有可能成为皇帝,但是皇帝又不得不倚重刘姓,毕竟即使造反成功也只是肉烂在锅里,不会被别人抢走的帝位,弄得香火断绝。
      同样的布衣天子朱元璋也是这个想法,开历史的倒车弄了一条裂土封王养猪政策。(作者本人觉得这是朱元璋执政最大的错误,我不是明黑,其实我很喜欢烈明大家别喷我)
      “为国荐贤,非为私人也!无论如何,丰言出必践,来日必报郎君大恩!”田丰躬身行礼。
      “元皓不必如此!吾走也!屋中茶具,茶叶赠予元皓做纪念!大风起兮云飞扬,壮士凌霄兮上山岗。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冠领着刘辉飘然而去。

第十三章为国荐贤非为私人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