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小内侍进殿禀报:“陛下,御林都尉尉刘冠求见!”
刘宏楞到了,这个时候刘冠找他干嘛,他不是在施粥吗?
想了一下想不出来只有先把刘冠叫进来再说吧,于是说了句:“传!”
“诺!”
“宣~御林都尉刘冠觐见!”
“宣~御林都尉刘冠觐见!”
“宣~御林都尉刘冠觐见!”
由内侍唱名,随后大汉力士一声声的把声音传出殿外。
刘冠听到声音之后,走到殿门前,脱下鞋子,上交佩剑踏入殿中。
其实刘冠有特权不需要解佩剑的,可是不想落人口舌还是老老实实的交了佩剑。
踏入殿中,然后目不斜视,亦步亦趋的走到刘宏面前参拜:“臣御林都尉恭问圣安,陛下长乐无极!”
“平身……朕躬安~冠弟今日来此何事?”刘宏知道刘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开门见山直接问到。
刘冠站直身体,低眉顺目然后说到:“臣听闻疫情爆发,心知陛下必为之忧虑,而臣深受圣恩,蒙陛下不弃,养育之情,简拔之恩,国家有事,安能置身事外,故而来之,特向陛下请命,愿为陛下前驱,防治疫症贡献微薄之力……”
刘宏这下心里好受多了,然后扫了扫殿中其余官员。
意思大概也就是,瞧瞧人家,瞧瞧你,瞧瞧隔壁大老李。
这才是大汉忠良,你们呢?一个个争权夺利,党同伐异都是个顶个的厉害,真正遇到事了,一个能用的都没有!蠹虫硕鼠,尸餐素位。
三公属官和雒阳令被刘宏这一扫尴尬的一批。
心里直骂,要你多事,我们束手无策你就过来搞事情给我们上眼药。
要是别的人,他们这一群人绝对会事后寻机报复。
可是对刘冠不行呀!一来名声便传海内,时今已是太学博士了,已经为儒家经典做注了,而且得到诸多大儒认同。
想要诬陷肯定不成。
要是上眼药,他们也上不赢刘冠呀,刘冠基本上算是刘宏养大的,对刘冠比对皇长子刘辩还好。
刘冠不给他们上眼药,他们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没办法只有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转念一想,其实他们得感谢刘冠才是!
若没有刘冠,自己这一群人恐怕少不得要回家躬耕田野了。
甚至说不定,会被以‘辅佐不力、渎职懈怠为理由,安一个‘狡猾的罪名,给送去边疆戌边。
只是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服的。
大家都无能为力的事,你能有什么办法。
而且在座的每一位那个不是为官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的都大有人在。
大汉政务繁杂,上马治兵,下马牧民。
从民生到军队,从赋税到徭役,从地方豪强到平民百姓。
那件事不需要尽心尽责的去处理,一个处理不好,轻的罢官发配,重的人头咔嚓。
纵使你刘冠再天生神才,那也只是对于儒家经典,诗词歌赋一道。
说到治病救人,差的远呢。
不说刘冠会不会治病,即使会那也只是会治点头疼脑热。
像疫病这种会传染的病症,即便是行医四五十年以上。
遇到疫症大多也会束手无策,只有将犯病的隔离起来等死。
“这……疫症凶险,冠弟何必亲自犯险!”刘宏不同意刘冠去犯险。
毕竟瘟疫太过吓人,在现代多数时候都有可能没办法治疗,在这医疗匮乏的汉末更不要说了。
染病就等于死,没二话。
“如此疫症,横行大汉,加上干旱,大汉岌岌可危,社稷动荡,此诚乃社稷存亡之秋也!
身为高祖后裔岂能座守旁观无动于衷?
有道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吾等坐食朝廷皇禄之辈!
还望陛下准许!”刘冠铿锵有力,大有一
第二十八章华夏中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