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盐碱滩上,有两排青色砖瓦房盖成的三处教室,一个不大的院落,就构成了我小学的校园。
学校院子里的土地经日光一晒,白花花的一片,如同被撒上了盐一般。有时我们还小心用手指从地上刮上一点,放在嘴里一尝,果然咸咸的,苦苦的。因而除了耐碱的红柳之外,再无任何绿色植物来眷顾这片土地。但学校的西边有一处低洼地,四季有水,到了夏季,就成为芦苇的天地,长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盐碱滩和芦苇荡是我小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给我的小学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全校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共有30多个学生,三个老师。由于五年级面临升学的压力,所以单独分在一个教室,由一个老师执教;一、三年级,二、四年级各自组成复式班在一个教室,也各由一个教师执教。三个老师要顾全各个年级,各门课程,其难度可想而知。在复式班的教室里,老师往往先教授高年级的课程,然后给他们布置作业,接着再讲解低年级的课程,再布置作业,这样往复循环。老师要连轴转,而我们却可以偷偷地开开小差,常常支棱着耳朵听着不是自己的课程,在老师的不断的提醒下,才悻悻作罢。
三个老师中,只有高大、漂亮而又和蔼可亲的程老师是正式在编教师,而另外两个老师都是民办教师,过着半教书半种田的日子。他们三个老师的关系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由于程老师是科班出身,所以学识和经验丰富的她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其余那两个老师的“老师”,经常看到程老师在认真地给那两个老师讲解教学的方法或课程的重难点,而他们也虚心如同学生,听得投入,听得出神。在农忙的时候,哪个老师如若需要回家抢收庄稼,其他的老师都会二话不说接过他的课程,虽然忙得焦头烂额,但都绝无怨言,十分用心。
夏天,教室被晒得火热,我们就像一个个小火炉,相互烘烤着,热得一个个的小脸红彤彤的。上课的老师则更热,往往一堂课下来,汗水顺着老师的脸颊不停地往下滴,上衣紧贴在老师的后背上,就如同刚淋了雨一般。冬天,教室里没有火炉,虽然大家都穿得很多,但依然很冷。往往手和脚都冻得如同发面的馒头,高高的,痒痒的,疼疼的,让人很难受。但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能教书和上学,大家都很高兴,教室里常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和大家开心的笑声。就连路过的乡亲,有时都驻足观望,聆听许久。所以每次去上学,大家都是高高兴兴地去,欢欢喜喜地回家。
第22章盐碱滩上的小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