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五七章 蝗灾的解决办法[2/2页]

唐士无双 大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完的,死亡的蝗虫堆集在街道上,深可盈尺。
      被人的脚踩得格格唧唧响,黑汁四溅,腥臭扑鼻,令大多数人呕吐不止。
      这种堪称末世的景象,冯盎是不想再见到了。
      李承乾笑吟吟的道:“阿耶,校书郎谢昭,宣扬科学,想来有办法吧?”
      李世民心中不悦,自己就是随口一提,你小子往谢昭身上推什么?他就算是有些本事,这天灾,又如何能治?
      冯盎斜睨李承乾,对于太子,他是不怕的,岭南山高皇帝远,皇帝他都不想鸟,太子算老几?
      李恪与李泰相视一眼,今日宴请冯盎,算是家宴,没有外臣。
      既然太子提到了老师,作为入室弟子,他们不能不出头。
      而李恪学的是经世济民,李泰不同,他跟着谢昭学了不少偏门的东西。
      蝗灾,正是书院研究的课题之一。
      只是自从书院差点改弦易辙之后,没有人重视了,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的,大约只有李泰了。
      于是,他当仁不让的挺身而出。
      “阿耶,此事老师曾经说过,蝗灾的形成,是因为蝗虫是将其虫卵产在土壤之下,倘若湿度过高,蝗虫的虫卵就会无法顺利孵化,而现在南方已经开始进入梅雨时节,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回潮,再过半个月,南方阴雨绵绵的季节就会到来,这也是这次东非蝗灾无法进入中国的原因。
      而当旱灾发生时,土壤的含水量快速下降,在含水量低的干旱时,是最适合蝗虫孵化的环境。因此大家会发现,蝗灾一旦出现都是突然的集中爆发。
      这就是因为当旱灾来临时,大量的蝗虫开始产卵孵化,所以在短时间里能够迅速的组成一支吃货大军,所谓蝗虫过处,寸草不生。而干旱又因为导致其它农作物无法生长,就会导致蝗虫就行大规模的迁徙,到那水草茂盛的地方开辟新的领地。
      可见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干旱为蝗虫提供了温床,但是无法供它们生存,为了填饱肚子,只好迁徙。不得不说大自然的安排可谓是环环相扣,都给你算得死死的。
      现代防治蝗灾主要是从环境治理下手,譬如保持植被的完整,气候的均衡,避免土地沙漠化,这是从长期的防治角度来说。大家会发现,像植被茂密的森林,牧场是不会发生蝗灾的。
      但在植被稀少,且容易干旱的地区,蝗灾总是时而发生,所以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植被退化也是造成蝗灾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双目闪动,笑问道:“可有办法消灭蝗虫?”
      李泰摇头道:“可以预防,却不能消灭。”
      李世民双眉一挑,这种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继续道:“你说说。”
      李泰起身,开口道:“简单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没有办法,除了进行有限的捕杀以及捕食以外,古人面对蝗灾只能任其自由发展,然后落得个一地鸡毛的最终结局。这
      些都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的,如今有各种手段可以应对蝗灾,不过也够呛,毕竟数量太大,一旦形成就会十分棘手。
      其实蝗虫也是吃的,但是吃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了。
      这是因为蝗灾的迁徙活动极快,若比起吃的速度,人类虽然嘴巴大,一张嘴能够塞个数十只蝗虫,但是架不住蝗虫量级大,迁徙速度快的特点。
      譬如这一次的蝗灾,不过短短半月之间,就遍及关中,这种速度显然是人类的进食速度无法消弭的。
      不过老师已经让集团发了公告,集团收蝗虫,捕捉之后晒干,一文钱一斤,不限量!”
      李承乾张大了嘴巴,收蝗虫?你们还真敢干,不怕御史弹劾吗?
      自古以来,蝗虫都是灾星,你明目张胆的收蝗虫,御史弹劾你一个散布蝗灾的罪名不过分吧?
      李世民倒是不以为意,好奇道:“蝗虫可以吃朕知道,只是收来作甚?”
      李泰道:“老师说,蝗虫晒干,磨成粉,是顶好的事物,虽然比不得大米白面,但也是肉,如今遍地蝗虫,百姓又有了粮食,吃蝗虫就是吃肉啊!
      老师为此,已经印刷了蝗虫菜谱,让人传了出去。”

第一五七章 蝗灾的解决办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