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凌峰心中更增几分笃定,连忙问道:“宝剑?前辈是说,这石堆下面有宝剑?”
老者淡然说道:“嗯,不过也不是每堆石头下都有剑,往往也是徒劳一年半载。但这三堆石头下确实埋藏着宝剑,老夫已取出了两把。”
雁凌峰急道:“不知是什么宝剑?”
老者目光一转,看向远处,道:“山谷中藏剑无数,且皆是名剑。这三堆石头下面便是唐代名剑,剑柄上刻着‘昆仑三圣四字,我取出来的那两柄,剑身上分别刻着‘镜中花、‘水中月,老夫却想知道,这第三柄剑上刻着什么字。”
雁凌峰此时已断定老人的身份,暗中忖道:“灵儿说刺秦剑冢在剑灵山中,这谷底人迹罕至,想必剑冢便在附近,而这位前辈又以收藏宝剑为好,十之八九便是葛千寻了!”
雁凌峰想到此处心潮澎湃,不知该不该直言相问。青衫老者见他欲说还休,抚须问道:“莫非你知道这第三柄剑上所刻何字?”
见雁凌峰摇头示意,老者笑道:“昆仑三圣是唐朝最富盛名的侠士,传说昆仑派名震天下的‘碧落七剑,便是出自这三位武学大家之手。然而后辈欺世盗名,你也叫昆仑三圣,他也叫昆仑三圣,林林总总好不热闹,这三柄剑究竟是不是三圣所用,早已无从考究,不过从做工来看,确实是万中无一的宝器。”
雁凌峰若有所思,道:“前辈淡泊宁静,不急于求成,若换做是我,早已一气将石头搬走,也好早些知道这剑上所刻何字,免得被它终日困扰。”
老者颔首笑道:“你我处境不同,你在大千世界,处处皆是风景,可老夫在这深崖底下,难得有一件牵挂。”举目又看向头顶,意味深长地说道:“万事不可锋芒毕露,宝剑也须隐去七分锋锐,方可无坚不摧。当你何时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成器了。”
雁凌峰闻听此话,不无感悟,可心念电转,不禁又觉得奇怪,在他意念之中,但凡隐者,皆应心静如水,纵使身居闹市,也会如陶潜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然而眼前之人纵有百岁高龄,言谈举止中却并未流露出多少出世情怀,反而显得处处“放不下”,事事“想不开”,尤其是他数次仰望崖顶,目光中竟满是眷恋之意。
青衫老者不知雁凌峰会洞察得如此细微,见他陷入沉思,只以为是在揣摩自己这番“至理名言”,道:“小友,石头你也不必搬了,算算时辰,咱们也该上山了。我看你并非南海九宫门弟子吧?”
雁凌峰道:“晚辈是中原大名府人士,能来到此处,个中机缘实在一言难尽。”
青衫老者神色微变,迟疑片刻后说道:“中原?哈哈哈,早已不知去此多远了。小友,你得罪了剑灵山的人,如何还能在此处立足,不如我送你回中原如何?”
雁凌峰欣然大喜,急道:“当真?晚辈离家多时,日日归心似箭,如今身陷绝境,正不知如何逃离魔爪,前辈若真能助我返回中原,晚辈……晚辈无以为报!”
他说到动情处又要拜谢,青衫老者却一把搭住他臂弯,道:“你我有此缘分,何必言谢。人生在世,谁又会没有难处,我能助你一臂之力,也算搬去了一块石头,何乐而不为。”
雁凌峰目中含泪,道:“大恩不敢言谢!前辈是隐士高人,但晚辈还是斗胆请教尊姓大名!”
老者坦然一笑,道:“隐者岂是真无名,告诉你也无妨,不过不是在此处,咱们还是先上山,千万别错过了这场热闹。”
雁凌峰问道:“不知是什么热闹?”
青衫老者道:“你若听老夫的话,这场热闹足以让你扬名天下,威震四海!”
第122章 进退维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