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4章 一念之间[1/2页]

问剑天涯 乾为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燕凌峰说到此处不觉间面红耳赤,暗想“忠孝仁义”四个字虽然脱口可说,却是难于实践,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如今连“孝”字尚难做到,实在愧对父亲所取的圣贤名、字,未等观灯赏月,却已意兴阑珊。
      许灵不知如何劝慰,好在交谈之间步履轻盈,早已进了郭家坞的镇甸,她见雁凌峰神情落寞,兴味索然,便伸手指东指西,问这问那。街道两旁各家商铺都高悬彩灯,灯或高或低,或远或近,夜幕下如同星罗点缀,斗宿下凡,鱼龙共舞,让人眼花缭乱。
      两人携手揽腕穿行在人群中,满耳叫卖叫买之声夹杂在鼓乐喧天声里,竟也显得和谐融洽。沿街走了百余步,但觉周遭光景融融泄泄,一扫心中阴霾,忽听许灵嚷道:“哥哥,你看那灯!”
      雁凌峰抬头看去,见左手边一家酒楼的栏杆上挂着一只彩灯,是一对金童玉女手提招福彩带,写着“抬头见喜”四个大字,做工精美,内里火烛众多,映得薄纱剔透晶莹,加之周围彩灯映照,那玉女金童栩栩如生,乍一看去仿佛从天而降,翩然起舞。
      许灵见雁凌峰露出笑意,欣喜之极,道:“哥哥抬头见喜,从此诸事顺利!爷爷和爹娘、叔叔不在我身边,灵儿就只有你一个亲人,今日中秋佳节,有你陪我观灯赏月,当真是‘夫复何求!”说话间伸手一指天上月,兴致盎然地说道:“哥哥,我背诗给你听: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雁凌峰记得这首诗乃是前朝诗人李贺所作《箜篌引》,他不熟诗文,只依稀背得上几句,听灵儿声音清澈悦耳,虽处喧嚣闹市,却在聒噪拥嚷中带来一份宁静恬淡,不禁愁眉舒展,仰头观天,目光透过重重霓彩,终于看到了那轮明月,宛若玉璧。
      正赏月时,忽听身旁不远处有人说道:“大师,我为何还是静不下心来?”这声音干净爽朗,虽然说话者无意张扬,可话音卓尔不群,悠游荡荡传到了耳畔。
      雁凌峰转头看去,见右手旁一家酒店外置了三四张桌,皆已客满,那靠北的一张桌边有两人对面而坐,寻着余音看去,这句话正是由彼处传来。
      他定睛凝望,见这两人一个头束纶巾,一个头戴僧帽,在人流川涌、灯火煌煌的闹市中静而不动,仿如两座山峰遥相对望,已历千万年之久。这句话是发自那年轻公子口中,可这一僧一俗分明远在二十步外,如此闹市之中,不必说相隔二十步远,便是雁凌峰、许灵咫尺相隔,说话也不能尽数听清。
      雁凌峰心生疑惑,忖思道:“这一僧一俗气度不凡,他们话音不大,为何能被我听到?对了对了,若非有缘,怎会身遥心迩?”他正自遐想,视线却被穿梭往复的人群阻隔,那一僧一俗的身影也变得时隐时现,杲杳不定。
      许灵见雁凌峰忽然止步,目光呆滞看向远处,她心生好奇,也随之望去,目光所及,只见到人群涌动,花灯异彩纷呈,并无特别之处,忍不住问道:“哥哥看什么呢?莫不是又有什么好灯?”
      雁凌峰被她一语惊醒,道:“灵儿,不如我们去那边看看,好灯倒是没看到,仿佛是看到了两位仙人。”
      许灵信以为真,忙问道:“什么仙人?莫非是月宫中的嫦娥仙子?”
      雁凌峰听她又犯痴念,摇头说道:“不是嫦娥,也不是神仙,只是与众不同,灵儿,咱们且过去一看。”说话间横溯人流,寻觅而去。
      他心中不住嘀咕,只怕那二人当真是神仙星宿临凡,让人无心可遇,却求之不得,急匆匆穿过人群,见那二人依旧稳坐如山,这才安下心来。只听那僧人淡然说道:“施主虽意在求静

第214章 一念之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