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1章 兰谷幽鸣[2/2页]

问剑天涯 乾为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物皆归自然。心底无尘,虽有浮世沉浮,却也遮障不了双眼。”
      参禅悟道讲究“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希音指点至此,不再赘述,话锋一转,道:“施主就此安寝吧,明日贫道为你指路,你去找那位女施主,无论如何,下山时记得来找贫道,施主已是贫道在尘世中最后一份牵挂,你我各自了却尘缘,贫道从此云游八隅,且遇则安,再也不记得回来的路了。”
      山是山,山不是山,山,还是山。话里禅机虽不难解,但要真正领悟,若非久经沧桑历练,或是历经涅??重生般的洗礼,断然不能彻悟,佛祖尚需二入四行,三学六度,方能成佛看破凡尘,凡人若说能看穿,无非也是口头禅罢了。
      雁凌峰身心俱疲,这时也不多想,深知参禅还要随遇而安,不可强求,转回禅舍入榻安寝,伴着沉檀缭绕,听着合寺诵经之声,心中多日来难得一片净土,旋即如入虚浮幻境,这一觉睡得格外踏实。
      晨钟作响,五更开静,安单道侣皆已起床,集聚于大殿内,诵念早课诸经,用以净口净心,消灾度厄。雁凌峰对昨日偶得领悟的禅机本就一鳞半爪,未得龙珠,这一觉醒来,更是难得消受,而雨过天晴后,山路畅行,他本就一颗凡人心,如何能不动凡人之念,得希音指引路途后,心中思念更盛,草草吃了一口斋饭,辞别上路。
      出观之后向西北攀行,路傍群山,皆作开门揖客之状,日光寻隙射入林翳,在雨后初霁薄雾缭绕的山路上,溅起粼粼波光,茫山雾影,如临画界。
      走出数里路程,眼下便到了一处宫殿,只见屋宇森罗,雕梁画栋,规模胜过长生观数倍,而红砖青瓦崭新如初,显然营建的年头不长。据希音所说,李青峰与其门下弟子正是居于此处,此地名为丈人观,观中所供奉者乃是宁封真人,又号为五岳丈人,传闻黄帝曾向他求教御龙飞行之术,玄虚往事,也不知是真是假。
      雁凌峰驻足门外,听观中亦有诵念经咒之声,若非得知这间宝刹已被李青峰踞身霸占,当真有进去烧香礼拜之心,只觉得鸠占鹊巢,暴殄天物,不愿多做逗留,按希音指点,寻观旁小径绕路而行。
      过丈人观,便来到石笋峰下,山下分出两条岔路,向右手边走,可至高台山绝顶的上清宫,而由左侧上山,不须多远路程,便可到达天师洞,乃汉时张陵张天师修行所在,云菱师太一脉正居于此中。
      雁凌峰离天师洞越近,越发心怀惴惴,一路上手握木雕,不断盘算,只祈祷这一切皆如梦境一场,或者两派联姻一事只是形势所迫,只要念雪并未芳心另许,纵然前路有千难万险,重重阻隔,他也必会矢志不渝,哪怕最终有缘无分,也会终此一生,绝不另觅新欢。
      青城佳景二月中,碧水白兰幽谷鸣。敢问仙身何处去,焙茶炮笋为谋生。自古至今,在青城山中隐逸之人不可胜数,敢效仿楚狂接舆,违抗帝王三诏五令,不出山入仕者,也不在少数,这些人虽然高风亮节,甘于淡泊宁静,但也绝无修身成仙的本领,吸风饮露,煮八石飞精,以这些为食,那是万万活不成的。原来这山中有良田数百亩,均属各家道观恒定资产,这些田地钟山川灵气,格外的丰腴肥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加之山中修竹万竿,结笋无数,笋类也各有不同,腌、烘、炮、焙各有所宜,可谓四时不绝,食之不厌,故而观中道侣终年所食,皆可自给。

第351章 兰谷幽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