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凌峰说到这里又想起三川口一场血战,怆然叹道:“若是在平地摆开阵仗,以十万对十万,宋军调选精锐之师,将领指挥得法,弓弩威力得以施展,胜算应在五成之上。”
龙剑臣饮尽茶水,边听边颔首答应,道:“素闻贼主元昊胆略过人,颇有机谋,也曾读过不少汉家兵书,更兼他生在洪荒水草间,天生勇如虎豹,敏如鹰隼,与他作战,也难怪宋军不及防备。我对此人敬畏大于仇视,听你爹说了梓州一事,只恨我未能同往,见一见这枭雄人物。”
雁凌峰对元昊则是恨大于畏,畏多于敬,只恨他无故兴兵发难,致使兵隳千里,生灵涂炭,如此嗜杀善战之人,总有何等雄韬伟略,又何足为敬。他不敢苟同舅父说法,道:“恕凌峰愚见,我粗读兵书,略知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西夏一地人口不足三百万,元昊却不惜民力,穷兵黩武,继位以来东征西讨,看似战功卓著,实为民不聊生。”
龙剑臣略作沉吟,笑道:“也是如此啊,我大宋人多势众,三千万民也不止,却为何斗不过区区几百万西贼?凌峰,那三百万人中去了老弱幼小,去了女子,还有多少人可出军打仗,如何这般猖獗了得?”
雁凌峰又为他斟满茶水,道:“我听同伍说,党项人中十几岁的男子便要充丁,二者选其一做正军,便如我大宋禁军,另从四名未选中者之中再选二人,做军中杂役,如同厢兵,如此一来,八个男子中边有六人在伍,而西北一地藩部众多,这些藩人唯利是图,在宋夏之间摇摆不定,西贼中边有不少藩兵,更有甚者,这些西贼还抓辖地汉人充军,号称撞令郎,战时则以这些汉人做先锋,冲击宋军头阵。当日三川口一战,我得知这一阵皆是汉人,如何也不忍心下手。”
龙剑臣神色一变,语气微嗔,道:“荒唐!你这般心慈手软,日后若不改,险些要害了你自己姓名!按你这般说,汉人便不能杀汉人么?远的不说,太祖太宗灭南唐后蜀,不也是如此!凌峰,上了战场后,须知同袍是一心,异帜不相存!”
雁凌峰听舅父语重心长,良言规劝,自然感激,而这番道理他早有切身体会,当下谨遵教诲。
龙剑臣点点头,沉思片刻,话路折转,轻声叹道:“连日来,进庄的可人越来越多,此次派下的英雄帖有五百余份,若是一一应下,加上闻讯而来的,想必聚义者应不下万人,端的是二三十年里,武林中第一等壮举!”
雁凌峰也深以为荣,道:“正是,这桩事若成,比当年紫竹军也不逊色!”
龙剑臣颔首道:“是啊,可事是好事,举义为国,操戈赴难,辉映千古啊!不过欲成大事,还有一难处,上至你外公,下到府上丁人,无不节衣缩食,只为筹措粮饷之事。”
雁凌峰眉头一蹙,终于明白龙剑臣话中隐意,并未立即答应。龙剑臣接着说道:“当年紫竹军得江南豪富资助,这些义士深明大义,也甘心毁家纾难,倾尽家财,才得以维系。这次原来的江湖同道虽不无慷慨大义,自会各带钱财,加之咱们剑庄的几处生意,还有玉州沈家和大名府另几家富户解囊相助,总也能解燃眉之急,可这些朋友江湖习气,山吃海喝惯了,万余人人吃马喂,只靠这些维持,绝非长久之计。”
龙剑臣的话点到为止,只等雁凌峰如何回应。
雁凌峰思索片刻,道:“我倒是有些对策,只是须下江南求访。凌峰去年在海外岛救回那一船近四百人中,多半家境殷实,其中有几位
第369章 把酒言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