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三桂、尚可喜和耿仲明三个大汉奸见此情况,也想反戈清廷,回归大明王朝,便着人给张功?送书信。
张功?本来想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些大汉奸,但是兵力相差悬殊,暂时也不奈何不了对方。既然对方想降,不妨上奏建武帝朱平林定夺。
而建武帝初始并不想接纳,因为此三人作恶太大、太久,若是接纳复归,恐人心不服。
内阁大学士冉洁璧便借用“汉高祖咬牙封雍齿”之典故劝说与建武帝,建武帝也是熟悉史书之人,很快便醒悟。
雍齿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出身不错,比刘邦家里有钱,因此一直看不起刘邦。不仅如此,有一次还投降了项羽,差一点要了刘邦的命,对此刘邦恨之入骨。但是呢,这个人又有本事,因此当雍齿再次投降刘邦的时候,刘邦也收留了他。
后来刘邦成为皇帝,大封自己喜欢的人和同姓亲友,一些人开始窃窃私语了,很多人不服,张良也说他分封不均,人心不服。
张良问他最讨厌的,一生最恨的,群臣都知道的那个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啊,这家伙和我积怨很深,曾多次使我难堪,使我受辱,很想杀他。张良说那好,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封雍齿,以示群臣。
刘邦开始不理解,经张良解释后,他赶紧下令封雍齿为什邡侯。一方面叫丞相御史办理定功行封手册,一方面置酒,亲自款待雍齿。群臣都偷偷的高兴起来,并说,雍齿都能封,我们还怕什么呢。于是人心安定,而雍齿呢,相当于捡了一个什邡侯来当。本来他就算不被杀死,也是不可能被封侯的。
现在建武帝接纳了三大叛将,就是明确给天下人一个态度,只要随我反清复明成就大业,既往过错一概不究。
只是他们在清廷当的这王不能再做了,大明异姓不王,除非死后追封的不能继承的民王。
但就算是民王,也不是随意追封的。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外高祖父、外曾祖父和外祖父,以及马皇后的亲生父亲,都被追封为王,当然人早就是去世了的,这是恩封。
而另一类则是以功劳追封,比如魏国公徐达死后追封中山王,鄂国公常遇春死后追封开平王等。
最后建武帝给吴三桂他们三人加封了国公爵位,这已经是明初那些开国功臣和靖难功臣才能享有的最高爵位了。
吴三桂为宁国公,尚可喜为荣国公,耿仲明为仲国公,三人扭过头就去攻打福建的清军。博洛势孤力单,不得已退守浙江,福建光复。
金戈铁马闻征鼓,只争朝夕启新程。
……
两年后,大明建武三年(公元1650年)春。
此时的明军经过两年血战,已经收复了陕西、河南、湖广、江西、浙江、南直隶等地,而满清损兵折将数万,只剩下了山西、北直隶、山东和关外之地。
清摄政王多尔衮忧虑成疾,不久郁郁而终。
满清顺治皇帝不到十三岁,还无法亲政,由其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摄政。
北京紫禁城里,顺治皇帝福临坐在太和殿龙椅上,看着下面一群大臣吵得不可开交。
形势如此危急,残明竟然死灰复燃了。
第219章 收复失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