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7章 上梁文[1/2页]

大明锦医 关山明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孙大夫说的,许淮深以为然,刚才差点从嗓子眼蹦出来的心思稍微稳住了些,他笑了笑道:“我自是是知道厉害。”
      此番之后,大家竟然因得此时兴趣缺缺,都不愿在赋诗填词了。
      孙大夫感觉气氛不好,便对身边的牟老道:“还当许淮小子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眼下看来并非如此啊!”
      牟老回道:“仔细回味,诗词意境平平,可深想一二,便能明白背后所蕴藏的深意,诗意极好,极好!”
      许淮赶忙谦虚了一番,却听得牟老又道:“你是不常在文人圈子里混迹,要是以后接触到,务必要小心些才好,那些人凑在一起,总要搞出些动静来吸引旁人的眼光,祸从口出的道理在这些人的圈子里尤为浅显,你可千万小心啊!”
      许淮知道这是牟老在为他着想,也是为他担心,便点点头,谢过了牟老的好意。
      孙大夫瞥了一眼许淮,若有所思抚着胡须,过了一会儿大约是决定了什么,看了看其他几人,最后对许淮道:“牟老所说你势必要放在心上,且莫说是在文人圈子里,日后你若有了成就,平日里都要万事小心才好。”
      牟老大概也猜到了孙大夫言下之意,微微蹙着眉头道:“孙大夫你所说的可是,十数年前那位叫做高栋高大人的事迹?”
      孙大夫点点头:“关于这高大人的事我所知不多,不然今日里拿来告诫这些小辈才是最好。”
      牟老道:“我朝立朝之初,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偶闻高栋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便多次派人邀请高栋,延请其为上宾,招为幕僚,当时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
      “之后不久,吴中向圣上举荐,圣上深以为然,亲授翰林院编修之职,这个官职也许算不得什么,在那时起,圣上又令他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若是故事只到这里实在也能算得上是一个平步青云的励志故事了。
      牟老叹了一口气,继续道:“后来,圣上亲封高栋为户部右侍郎,时年二十三的他已经算得上一步登天,谁知这高栋只因厌倦了政治场上谁知这高栋厌倦政场,携家归依岳父,隐居于吴淞江畔。”
      许淮心里隐隐冒出不好的感觉了,他看了一眼牟老:“这高栋岂非太大胆了,圣上亲授那是何等的荣耀,他怎敢拒绝?”
      看着牟老似心有戚戚,看向许淮接着道:“当着文武百官的眼,圣上自然不会对高栋如何,可若仅是如此,倒也没什么好说的,谁料后来,有人妒才嫉贤,向圣上暗呈了一道折子,折子上是一道《上梁文》,这《上梁文》自是妙笔生花写得极好,深得圣上赞赏,后来圣上便遣人来问,这《上梁文》是从谁家所出。”
      许淮道:“从谁家所出?”
      牟老悠悠吐了一口气,缓缓了心情,继续道:“这上梁文是高栋为时任苏州知府的魏观所撰,因府址旧基原为张士诚的宫址。”
      许淮大惊:“‘友谅最桀,士诚最富的那个张士诚?”
      牟老道:“正是此人。自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观被诛,高栋也受到诛连,被处以腰斩而忘。”
      许淮心里咯噔一下:“说魏观有反心倒是不难理解,可这高栋只是写了一篇文章便被诛连,实在是……有些牵强。”
      朱元璋实在残暴的话到得了嘴边,许淮瞟了一眼众人的颜色,生生给咽了回去。
      因为听说孟子的“民贵君轻”就把孟子移出祠堂,以打击官场腐败为名无端误伤很多知识分子和士大夫,诛九族宛若家常便饭,还有令人闻之惶恐的“剥皮萱草”之事。
      对于他的那些昔日打天下的好友,一旦发现他们的权势可能威胁到自己和皇孙朱允?傻耐持危?瞪本蜕保?敛涣羟椋?庑┣也宦壅婕伲??几?砘炊灾煸?暗挠∠竺闪艘徊悴斜┑穆司担?耸碧?灯鸫耸拢?阋膊痪醯糜惺裁雌婀至恕
      谁知牟老竟摇了摇头:“平常人家盖房子上大梁时,都要摆上猪头祭神,点上炮竹驱鬼,作为苏州知府的府邸,更要有一篇像样的上梁文才是那么一回事。”
      “时任苏州知府的魏观,便把高启这位隐居在此地的文人

第307章 上梁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