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年十二月一日。
医官体系已经完善。
各地医馆的肄业生为从九品,优秀者可以到应天府深造。地方十三省医馆的官职比太医院降一级,府州医馆再降一级,数量翻倍。
太医院的官职有院使(即正院长)一名;左院判和右院判(即副院长)各一名(一般院使为三品,院判为四品);下有御医(相当于主任医师)二十人左右,负责宫中上层官员医疗事宜;再下有吏目(相当于主治医师)二十余人,分为八品及九品,负责为一般官员看病;医士(相当于住院医师)二十名左右,恩粮生(相当于助理住院医师)约二十至三十人不等,肄业生(相当于实习生,没有处方权)约五至十人左右。
太子府,辰时四刻(北京时间79点,此时八点)
此时的皇长孙朱雄英已经三岁了。
三岁的男孩子好动,对于世上的一切东西都十分好奇,可以说是实打实的熊孩子一个。
朱雄英也不例外,此时的他还没有开始上学,身边的人大都是名医,因此他对医学方面十分好奇和喜爱。
当然对于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来说,他的这些好奇一部分是装出来的,另一部分是真的好奇,毕竟朱雄英的前世是一个孤儿,对于他来说,父母的管教,爷爷奶奶的溺爱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而这一生,前世所缺少的所有的父爱母爱都补全了。这是朱雄英没有想到的。
熊孩子最爱干的事情是什么,用尿和泥巴玩,当然对于朱雄英来说用尿是不可能的,他用水代替了,上树摸鸟蛋,下水捉鱼,上房揭瓦,就没有他不敢干的。
“朱雄英,小混蛋,你跑哪去了,我最喜欢的金簪子是不是你拿去了,给我交出来,不然小心你的屁股。”常氏刚去给皇后请安,回来换衣服的时候,想戴上自己最喜欢的金簪子,侍女却怎么也找不到了,这个金簪子可是皇后娘娘赐下的,就这么不见了,虽然皇后娘娘人很好,不会说什么,可是自己也会于心不安的。
转念一想,自己的寝宫也不可能有外人进来,太子从来不会管这些,而身边的侍女不是自己从常家带的,就是宫里赐下的,也不可能拿皇后御赐的东西。
此时,名侦探常氏已上线,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自己生的儿子朱雄英,只有他才会干出这种事。
听到自己母亲的喊声,朱雄英命令自己身后的宫人不准发出声音,自己则三下五除二爬上来树上,然后纵身一跃便跳到了房顶上。
常氏老远就看到了自己儿子身边的宫人,大声问道“皇长孙人呢。”
“太子妃请息怒,皇长孙他在上面。”
“上面?”常氏抬头一看,自己的宝贝儿子,大明尊贵的皇长孙正蹲在房顶冲着自己做鬼脸。
常氏感觉自己的头有点晕,也不知道这混小子随谁,才三岁啊,都能上房揭瓦了,还是太子府的瓦。
至于她为什么不担心,因为这小子这样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自己想揍他,或者太子想揍他,他爷爷奶奶不在的时候,他都会爬上去,然后等着他爷爷奶奶来解救他,自己和太子怎么劝他,让他下来他都不下来,怕挨打,每次都是等着他爷爷奶奶来了才下来。
“朱雄英,你下来,娘保证不打你,娘刚从宫里回来,你也不想你爷爷奶奶跑一趟吧,你爷爷可是刚下早朝啊。”常氏温柔的对房顶上的朱雄英说道,心里却在想等这个混小子下来,看我怎么收拾他。
“娘,我才不下来,下来就要挨打,我才没有那么傻,我还是等爷爷奶奶来吧。”朱雄英大声说道。
“等我来,大孙子,今天又干了什么坏事,怎么又跑到房顶上去了,快下来。”朱元璋一脸慈祥的看着房顶上的朱雄英笑着说道。
这孩子真像朕小时候啊,皮实,上树摸鸟蛋,下水摸鱼,不同是他能摸到,自己小时候摸不到,因为那些好东西早就被吃完了,不然自己也不会造反。
“爷爷,爷爷您来了啊,我这就下来,我没干什么坏事,我就看我娘的首饰盒里的那个金簪子很好看,适合用来给泥巴扎孔。”朱雄英一脸天真的说着。
金簪子给泥巴扎孔,自己这孙子真是奢侈啊,不对,这孩子对金银这些东西没有概念,还是需要带去民间转转,要让他知道人间疾苦。
想着想着朱元璋一把抱起了朱雄英对常氏说道“标儿媳妇,你去给雄英换一身简单的衣服,我带他出去转转。”
“对了,雄英,你把金簪子还给你娘,知道了吗?要知道,君子,不夺人所好。”
“哦,好的,爷爷,不过什么叫做君子不夺人所好啊?”
“就是说,男子汉,不会去抢夺别人喜欢的东西,当然这个东西已经是别人的了。如果不是的话,各凭本事。”
“我懂了,爷爷,金簪子是娘的东西,我不应该去拿。那我有什么东西是我的呢?”
“傻孩子,你可是医仙呢,医馆医官这些东西都是你的呢。以后还会有更多...现在爷爷带你出去玩好不好?”
“好呀好呀,我娘也一起去吗?”
“就咱爷俩,不带你娘好不好”
“也好,不过出去玩爷爷要给我买好吃的”
“好吃的,什么好吃的,太子府的饭食雄英你不喜欢吃吗?”
“好吃的,就是我没吃过的。”
朱雄英的这个回答让老朱风中凌乱了好一会。
没吃过的=好吃的。
老朱哭笑不得。
“爷爷我们去哪玩啊。”
“爷爷带你上街转一转,让你看看咱的大明有多繁华。”
刚上街,朱元璋就看到买糖葫芦的,就开始紧张,街上那么多雄英没有见过的吃的,他要是都想吃怎么办。
“爷爷,那个红红的是什么”趴在老朱怀里的朱雄英一脸好奇的问道。
“小公子,这是糖葫芦,很好吃的,两文钱一根,小公子要尝尝吗?不甜不要钱。”卖糖葫芦的小贩说道。
“爷爷,我想吃。”朱雄英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糖葫芦说道。
朱元璋身边的太监见此急忙上前,给了小贩一两银子,这些都给我,直接把小贩的插糖葫芦的杆子都给买了下来。他先吃了一口,过了半刻钟对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没有问题,才把糖葫芦给了朱雄英。
“爷爷,为什么要他先吃啊?”
“他是在给我们试毒啊,雄英”
“试毒,为什么要试毒。”
“因为这世上有很多人想让我们一家死啊。好了,不说这个了,你以后就知道了。”
“大孙,爷爷考考你,一两金子=十两银子,一两银子=1000文,糖葫芦2文一串。一两金子能买多少糖葫芦啊?”
(明初,官定白银一两值钱1000文
《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一两白银等于700元左右,黄金和白银换算比例为1:10。也就是说,明朝的一万两金子,就大概相当于现在的6900万元人民币左右。)
“5000串,金子,娘的金簪子可以买5000串糖葫芦。”
“好大孙,你怎么算的,算的这么快。”
“很简单啊,1000里有500个2,10个500就是5000啊”
朱元璋听自己好大孙说的十分简单,却怎么也理解不了。
于是乎街也不想逛了,带着朱雄英就回到了太子府。
“爷爷,我们怎么回来了
第2章 朱元璋教孙,孙子教爷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