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章 胡惟庸案 锦衣卫现[2/2页]

大明之明武帝实录 狐逍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捕、审讯和关押官员。
      前两者挺好的,就是这直接审讯关押官员不应该成为锦衣卫的权利,嗯,这一点可以劝劝老朱。
      老朱在洪武末年的时候为什么废了锦衣卫,不就是因为它权力太大了。
      (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办理胡惟庸案后,对臣民更加不信任,于是将仪鸾司(负责宫廷礼仪)改为锦衣卫,监视臣民。锦衣卫设立是明朝君主干预司法、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是明朝特务政治的典型标志。
      太祖刚登基时,对开国功臣非常忌惮,丞相胡惟庸仰仗开国功臣李善长的支持,大肆揽权。有一次占城(位于今越南中部)来朝贡,直接觐见胡惟庸,太祖事后才得到通知。
      太祖对此十分不满,然而胡惟庸是当朝丞相,统领百官。太祖有意绕过丞相,建立自己的亲信部队。太祖就在自己的亲卫军中选中了仪鸾司,赐予他们新的名号“锦衣卫”,可以不受丞相和百官限制,直接对皇帝负责。
      锦衣卫刚设立时,最高负责人锦衣卫指挥使司是从三品。后来太祖为了抬高锦衣卫地位,将锦衣卫指挥使司的级别改为正三品
      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不经过刑部、大理寺等司法机关,直接逮捕、审讯和关押官员。皇帝要对大臣进行廷杖时,负责执行的也是锦衣卫。当时更让官员们害怕的是,锦衣卫暗地里监视着他们,无孔不入。
      钱宰是一位负责编书的官员,工作非常辛苦,经常发些牢骚。有一天他作了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钱宰上朝时,太祖一见到他就说:“昨日作的好诗,不过我并没有嫌啊,改作忧字如何?”他吓得赶紧磕头谢罪。太祖早就通过眼线得知了钱宰作的诗,他说:“朕今放汝去,好好熟睡矣”
      不仅是普通官员,那些地位显赫、与太祖关系亲近的官员也会受到锦衣卫的监视。宋濂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太子朱标的老师,为人非常谨慎,很少卷入什么是非,但太祖对他仍不放心。
      一天宋濂在家里摆下了酒席,请了一些客人。第二天,太祖问他请了哪些人,吃了哪些菜。宋濂都一一如实作答。太祖知道宋濂的答复与锦衣卫上报的情报一致,才满意地说道:“都是对的,宋濂没有骗我。”
      锦衣卫的手段不仅如此,他们对官员的监视可以说是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有一次,太祖问国子监祭酒宋讷昨天为什么不高兴。宋讷非常惊讶,说下人打破他一件心爱的瓷器,他就坐在自己房里生气,他还问太祖是怎么知道的。太祖就拿出了锦衣卫的画,原来锦衣卫将他昨天生气的样子画了下来。
      太祖在铲除功勋大臣、发动对蒙古人的战争时,锦衣卫都出力很多。太祖处理完“郭桓案”、“空印案”后,他觉得朝中的异己势力都消灭得差不多了,就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把锦衣卫抓捕的犯人移交给刑部。)
      想一想,你是臣子,一天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工资不咋样。
      就算这样还不能抱怨,因为你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锦衣卫的探子,你所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是你一天去上了几次厕所,晚上在那个妻妾房里睡得,那啥了几次,事无巨细,你的一切皇帝都清清楚楚。
      可想而知,老朱的锦衣卫有多恐怖,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老朱废了它的原因。
      “殿下,您该去大本堂了。”朱雄英身边的小太监对他说道。
      这是马和,也就是后世有名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
      说来也巧,出生洪武四年的他早早的就进了宫,因为身家清白,聪明伶俐而被朱元璋亲自挑选,赐给了朱雄英,连身边的太监都要亲自挑选,可想而知朱元璋对自己的孙子有多么看重。
      此时的朱雄英已经五岁了,他也没想到,前世这个时候正在孤儿院和小朋友们快乐玩耍的自己,今生却要开始苦逼的上课了。
      老师还是宋濂,就是那个曾经给自己老爹上课的宋濂。
      满口的孔孟之道,而且因为他是皇太孙,时时盯着他,他在宋濂的课上打个盹都不行。
      敢打盹,就挨打,他还没脾气。
      你想想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子天天三四点起来,赶到大本堂给自己上课。
      那么大年纪,一天天的比他还精神,难怪古人都死的早。
      而此时,朱元璋正在大发雷霆。
      因为在前一天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朱元璋去观赏。
      老朱一听还有这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
      老朱感觉不对,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
      大怒,下令逮捕胡惟庸。
      同时改仪鸾司为锦衣卫,令原仪鸾司指挥使毛骧为锦衣卫指挥使,让他彻查胡惟庸一案。
      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不经过刑部、大理寺等司法机关,直接逮捕、审讯和关押官员。
      至此明朝让文武百官为之胆寒的锦衣卫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我们的主角此时正在读四书五经,时不时的还要挨板子。

第5章 胡惟庸案 锦衣卫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