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雄英刚写完,墨迹还没干,朱标就拿起来看。
      “要是朝堂上的奏折都像雄英你写的这样就好了,你爷爷也不会这么累了,简洁,就事论事,没有一点的阿谀奉承之言。”朱标痛心疾首。
      朱标从成为太子,就开始帮朱元璋处理政务,老朱每天都很辛苦,每天大概要批改400多件事,虽然大多数都是正事,但通常情况下一本奏折上一大半都是“陛下您身体怎么样,陛下您睡得怎么样。”等阿谀奉承之词,要么就狂拍老朱马屁,废话连篇。
      洪武八年,当时正值朱元璋广开言路,作为刑部主事的茹太素便积极响应号召,频繁给朱元璋递折子。其他人的折子都是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茹太素的奏折却长篇大论,废话连篇,每次的奏折都不会少于七八千字,所以朱元璋最发愁看他的奏折。每次看他的奏折时,朱元璋都显得很不耐烦。
      洪武八年十二月,茹太素又给朱元璋上了一道奏折,此次还是“万言书”,字数多达一万七千多字。朱元璋实在是不愿意看这么长的奏折,便让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朱元璋越听越困,忍不住打起了盹。等他清醒过来时,王敏居然还在念。朱元璋问:“读了多少了?”王敏回复道:“禀陛下,已读一万六千五百字。”朱元璋又问:“还剩多少?”王敏说:“还有千余字。”
      朱元璋的火噌一下就冒出来了,怒斥:“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茹太素的奏折,就如同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为了惩戒茹太素,朱元璋命人将他给痛打一顿。
      此事之后,这种风气才有所制止。
      但是大臣上奏的奏折基本上还是废话连篇,半天说不到正事上去。
      (有人特意统计过,以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来看,8天之内各部门的奏札共1660件,这里面涉及的政务有3291件事,平均算起来的话,明太祖朱元璋每天要审批多达207份公文,处理的政务超过411件,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工作量。像处理政务超过411件事,不是说批个行与不行就可以了,还要思考怎么解决,再批示下面该怎么做,一天处理这么多事,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巨大的工作量,对于朱元璋可谓是很大的负担,但为了集权,只能咬咬牙坚持下去。)
      朱标看完后对官绅一体纳粮很不解,但是他今天听到的东西还没消化,也就没有问朱雄英,就让他先去休息了,但是朱雄英写的奏折他直接让人送给了朱元璋。
      朱标对自己儿子写的制度改革很认同,工资没变,只是不再世袭罔替罢了,对藩王的军权也有所限制,税收也有说道,虽然还有不足,但是朱标相信自己的老爹可以把它补全。
      朱元璋拿到朱雄英写的奏折,看了很久,补充

第17章 改制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