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宗亲的税收为每亩两升,删除了勋贵交税一说,自己都让自己的儿子都纳税了,那些勋贵长眼色的自然会主动上报。
第二天的早朝上,朱元璋下了两道圣旨,一是改御史台为监察厅,监察厅厅长为正一品,监察厅官员只能在监察之职上晋升,监察百官,举报真实即可升官;废除锦衣卫缉拿,刑狱的职能;把大理寺并入刑部,掌管缉拿,刑狱,破案。
二是藩王改制藩王问题
主要改四点
一是待遇问题:藩王待遇不变,但是不在世袭罔替,也就是说降爵传递,(除非立有大功)《孟子·离娄章句下》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先天的后天的外在的内在的。“富不过三代”!因此宗室恩泽到镇国将军可为有爵位有俸禄,其之下没有没有俸禄。
二是出路问题:三世之后的皇室宗亲允许参加科举,允许出来做官,允许参军,允许亲自经营任何生产活动,随他们喜欢,只要他们喜欢干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触犯法律。
三是免税问题:本朝的税收主要来源是自由农,而自由农因为天灾人祸等原因一旦无力负担政府税额,往往选择变卖田地,托庇于豪强大户,成为佃农,或干脆卖身为奴为婢,朝廷税收因此愈少。
藩王有自己的采邑,所得全归自己,自然毋需上交,而且藩王是大地主中的大地主,兼并土地之多非一般地主可比拟,故对中央朝廷财政的影响极大。
所以藩王所拥有的土地也必须交税,藩王身为皇室宗亲需要以身作则,但是呢皇室宗亲的税收为每亩两升。
四是军权问题:亲王应该只能拥有不超过三千的亲卫队,对边关的军队只有指挥权,没有所有权。
这两道指令一下,朝野议论纷纷,文臣都在讨论是谁这么高瞻远瞩,把宗室这个大问题解决了,而且还能劝的动老朱。
朝野上下不是没有文臣看不出老朱藩王制度的缺陷的人,但是他们都不敢劝,你敢劝,老朱就敢把你砍了,而且老朱用的理由很光明正大,皇子戍边啊,给他们待遇好点不行吗?
而武将勋贵,徐达,蓝玉这些人议论的是皇上的儿子都要纳税,咱们这些勋贵咋整,是让皇帝下旨呢,还是自己上书求皇上收税呢?
嗯,这些人经过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之后,被老朱的狠吓怕了,虽然主角打了个岔,但是被杀的还是有一万来人。
勋贵们得出的结论是,识相点,自己上书求皇帝施恩,收税,以求一个君臣相合的美名。
第17章 改制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