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 无商不奸[1/2页]

大明之明武帝实录 狐逍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和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他就活跃起来;有50%利润,他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明证。
      “告诉你,我要组建一个朱家商行,我要和你合作的不只是贩卖食盐,还有很多东西,我的朱家商行现在缺少很多东西,这些都是我商行需要向沈家商行学习的,这一成就算是学费吧。”
      这些话让沈本稍稍安心。
      “请问殿下,这一斤细盐的成本是多少,殿下的心理价位是多少?”一到正事,沈平就展现出了他的专业水平。
      但是沈平也很紧张,因为他怕自己说错话了,在做买卖这个行当中,一般情况下商人是很少去问另一个商家一件产品的成本是多少的,因为这涉及到了利益,商人啊,无利不起早,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自然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的套出成本。
      但是现在沈平知道自己必须要知道细盐的成本,这样才能给其定一个准确的价格。
      因为眼前的东西是什么,白色粉末状,拿出来都可以反光,晶莹剔透,放在嘴里一尝,一点苦味都没有,这代表什么这代表钱啊。
      更何况现在盐这一行是由朝廷掌管的,还没有竞争压力,换句话说只要做了这一行,基本上稳赚不赔,要知道这可是垄断啊。
      希望皇太孙能告诉我真实的成本。
      朱雄英则在一旁思索,我提炼了五斤细盐,用到了十斤粗盐,十斤粗盐是是两百文,再加上柴火,那就是220文。
      一斤的成本大概就是44文。
      大概的算了一下,朱雄英开口说道:
      “细盐一斤的成本是44文,我的心理价位是二两银子。”
      这么低?沈平还以为一斤的成本需要200文,但是二两银子的价格说实话有点低了。
      不过,这也说明皇太孙殿下对买卖这些事情还是不怎么了解的,这样的话,他说要向我沈家求教这件事,倒是可以相信。
      “殿下,贩卖的价格有些低了。?”沈平一脸平淡。
      但是他不知道这句话给旁边的两个人带来的多大的震撼。
      先说说朱雄英,一斤成本22文,卖出去一斤2两银子,也就是2000文,这利润已经快一千倍了,就这还低?
      毛襄今天来只是打酱油的,听老朱的话来给皇太孙效力,这也正常,毛襄本来就是朱元璋的麾下鹰犬,锦衣卫成立这几年来,做了不少天怒人怨的是,什么抄家灭族,给官员剥皮这些事情,锦衣卫没少干,但是权势在手,谁能够抵挡它的诱惑,当孤臣就孤臣呗,这也没什么,锦衣卫皇权特许,只要抱紧皇帝的大腿就是了。
      但是前段时间朱元璋下令,取消了锦衣卫的缉拿,刑狱两个职能,刚开始毛襄还以为是在陛下心中,锦衣卫已经没有用处了。
      因此,锦衣卫被削弱了职权,但是转念一想也不对啊,自家皇上什么样子,毛襄很清楚,要是锦衣卫没有用处了,朱元璋会直接废除锦衣卫,而不是削弱锦衣卫的职权,那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锦衣卫以后只是一个情报组织。
      这样的话,毛襄保住命了,锦衣卫也不用裁撤了,但是有个问题,那就是锦衣卫要没钱了,北征之时锦衣卫就一直在边境探听消息,能当锦衣卫的身手骑射都不差,武力值都很高,这就造成了锦衣卫常常被用作斥候,因此北征三次锦衣卫的伤亡也很大。
      但是呢,锦衣卫啊,那可是天子亲军啊,由朝廷发抚恤那岂不是打老朱的脸,再说兵部的抚恤就那么点银子,还没有锦衣卫抚恤的三分之一,没办法,毛襄只能拼命的找人,找谁呢?贪官污吏,郭恒案就是他发现的,大部分银子都被用作抚恤金了。
      以前,锦衣卫有缉拿,刑狱职权,赚点银子还不简单,没钱了,找几个富家子弟,反正那些都是纨绔子弟,不成器,一打一个准,抓进锦衣卫大牢,每个千八两银子别想放出来。
      现在吗,没了这两项权力,锦衣卫不好干喽。
      情报组织做得好的话就必须要有武力保障,武力保障只有自家培养的才放心,而这些都需要银子。
      刚听到皇太孙说细盐的成本和利润,毛襄就动心了,自己的锦衣卫有一成半,哈哈哈哈,以后锦衣卫不愁银子花了。
      当时当他听到沈平说皇太孙把价格定的低了,毛襄表示自己心态炸了,抄家灭门收保护费还是没有做生意来钱快啊。
      不过想要赚钱还是要有皇太孙殿下这样如细盐一样的商品才可以。
      定了定神,朱雄英沙哑的说道:”你觉得定多少钱合适?”
      “回殿下,小人想问,细盐的品相是否可以做差一些?”
      “可以是可以,不过,为什么要作差?”
      “小人想把它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一两银子,寻常百姓努把力也能吃的到,但是品相和色泽都要比这个差一些,第二档五两银子,这种品相散着卖就可以,第三种,还是这种品相,但是需要好好包装一下,卖十两银子。”
      没想到啊,朱雄英看着眼前仪表堂堂,但一肚子坏水的商人,真的是无商不奸啊,多一个包装就贵了一倍,绝了,不过倒也是,在明初的时候,有钱人还不少,就赚他们的银子了。
      “我想了想,不仅可以包装,还可以打出名号,就说这是官员才能吃到的盐,我给皇爷爷说了,每个官员都会有细盐的福利。”朱雄英一本正经的说着。
      “那更好,这样的话十两有点低了。”沈平皱了皱眉,眼神带着些责怪,好像再说朱雄英怎么不早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第6章 无商不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