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走上前去,拍了拍沈平的肩膀,一个站着的少年去拍一个跪着的涕泗横流的成年人的肩膀,这一幕看着很滑稽,但是两个当事人却都没有这么觉得。
两人的心中都很苦闷,沈平的是肉眼可见,但朱雄英的苦闷是他没有办法展现的。
是的,他是穿越者,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和想法。
但是只有他一个人,这些想法没法实现,再加上现在刚刚远离战乱年代,朱雄英想要做的事情叫做改革,改革必然会流血,而朱雄英不想这样,现在这个年代的人不知道的事情,他知道,海外的土地如此宽广,如此富饶,且人烟稀少,就应该归我大明所有。
但是他现在没法做啊,老百姓刚刚安定下来,能吃口饱饭,此时就算是自己是皇太孙,但是有些事情他没法去改变。
我为什么不是去的明末啊,去当崇祯,那个时候只需要砍人就行了,把朝廷上的人全杀了,凑足银子,造火器,练新军,然后推平,我一个理科生,做的应该是研究啊,靠我脑子里的这些经济和政治来治国,确实有点难啊。
“好了好了,跟着我,好好干,会有那么一天的。”朱雄英安慰沈平。
“谢殿下,愿为殿下效死。”这次沈平是真情实感,对他来说朱雄英就是他的知己,虽然不知道朱雄英画的大饼能不能实现,但是最起码还有这样一位上位者还想着他们这些商贾,这就够了。
对于以前的他来说,他的爷爷沈万三流放之后,他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到那天,那时候的他躺平了,钱这个东西对于当时的他已经不在重要了,但是现在,赚钱就成了他唯一想要做的事情。
他想看看眼前的这个少年人究竟能不能实现他画的大饼。
“我们细盐就先在应天府和杭州一带贩卖,这两个地方的富豪比较多,细盐可以卖出去很多,但是记住我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贩卖食盐赚钱,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先修路,要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
“?”
沈平和毛襄的脑子里都浮现了一个问号。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我怎么没听过???
“你们也知道,我朝虽然用了三次北征灭了北元政权,但是他们的继任者仍然在威胁着我大明。
因此我大明在山海关外到嘉峪关,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军。
这些军队的数量已经高达100万,其数量达到了我朝兵力的一半。
这些兵都是防御之兵,被动驻守还缺一不可。
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必然造成大规模的花销。
为了节省军费开支,我朝采用屯田之策,将军事训练与耕田种地相结合,在全国各地设置卫所。”
“虽然我朝边军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在其他物资方面还是有所不足,我朝的物资运送到北边需要的时间太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损耗的过大,因此我们需要重新修建一条路出来。”
说着说着,朱雄英陷入了沉思:思考明朝的边患
明朝的卫所有两个重要的要素,一个是位置。位置要占据要害之地,这一点在凤阳中都这类地方体会不深,但在北方边塞就特别重要了。
另一个就是经济。卫所的屯田量要能够保证自给自足,不再需要国家补给粮食,还能够提供稳定的兵源数量。
通过积极防御,明朝恢复了实力,继而连续对北元发动进攻。可朱元璋时期,明朝都城在南京,对于北边的战事难免鞭长莫及。
朱元璋不得不依仗诸位皇子,让他们率领重兵镇守各处要塞,这些亲王也有了“塞王”之称。当年朱棣死活不愿娶徐妙云,最后被太子一句:“想不想当“塞王”,为大明驻守边疆!”这句话回心转意。
明代疆域辽阔,终其一朝,都在抵御来自北方的边患,前期是被赶跑的北元,后期则是女真部族,因此辽东一带的防务就成了大明帝国的重中之重。
有明一代,辽东地区都处于农牧业掺杂的地区,向南方,是中原传统的农业地带;向西则是蒙古族的游牧区;向北则是女真族的传统游猎地区。因此,明朝辽东的边军成分非常复杂,和其他地区的守备军队有所不同
明朝一直在修补长城。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遗址,多为明代修建,可以说他们将先秦时代开始建造的长城进行了整体升级扩建。
明朝和元朝后续势力,曾经开始了长达三百年左右的战争,时间长度上,远比西方的百年战争长多了。
明朝建立初年,虽然大元帝国丢失了中原,但是,大半个亚洲,依旧是蒙古人的天下。
因此明朝虽然确立了对中原的统治,但是,西亚的蒙古人还有北元,无时无刻不想着反攻回中原。
明朝的太祖太宗两位皇帝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此,朱元璋父子先后多次对北元进行穷追猛打,打算彻底消灭来自蒙古的威胁。
随着明朝开国帝王的离世,到了明英宗在位期间,虽然明朝北方的北元已经名义上不在了,但是实际上,北元君王的后世子孙,依旧是草原上名义上的共主。
北元君王在明英宗时代,曾是权臣的傀儡,但即便这样,北元太师也先,还是攻打明朝,并活捉了明朝的英宗皇帝。
如果不是明代宗在于谦等人支持下拼死抵抗,明朝之后的历史发展会走向何方,还真说不好。
而随着也先的去世,逐渐的,蒙古无力吞并明朝,而明朝也无力荡平蒙古,就这样,明朝和蒙古总体上,相安无事了一阵子。
到了嘉靖帝时期,明朝再度边患严重,甚至北京城外,还有河套地区,经常有蒙古军队的出没。
这些事情眼前的两个人不知道,但朱雄英知道啊,修路的事情刻不容缓,水泥路一修,再改进一下运输方式,北方的防御也能更加稳固,要为之后的北伐做准备。
“可是殿下,现在的官道不能使用吗?”沈平和毛襄都很疑惑,最终还是毛襄发问了,毕竟他是官,而沈平只是个商人。
“用倒是也能用,但是这些官道太窄了,而且一般都是用泥土修建的。
晴天倒是还好,雨天的话就不能前行了。
这是不行的。
”
沈平和毛襄面面
第7章 边患 水泥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