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练军就离不开钱,朱元璋对朱雄英很疼爱,但是为什么只给他兵额,不给他钱粮和兵器呢?
因为朱雄英很有钱,这几年他没有闲着。
前两年冬天的时候朱雄英外出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时候的人们做饭依然用的是木材,他上街逛的时候发现有人背着柴在贩卖。
这就让他很迷惑,不是说从元朝开始,人们便开始使用煤炭了吗?怎么这都是明朝了,却依然用的是木材呢?
这就让他很迷惑,平常百姓用的是木材,那么自己家呢?
朱雄英回到太子府,发现像太子府一般用的是木炭,一般的王公贵族用的也是木炭。
明代宫廷所用之木炭,材质颇有差异,有长装炭、坚实白炭、白炭之分,其中又尤以长装炭,即所谓“红螺炭”为最上乘,系由硬木烧制而成,“曰青信,曰白枣,曰牛肋,总谓之甲木,惟紫荆关六十里至金水口产此”。长装炭烧成后运至红箩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红箩炭也。每根长尺许,圆径二三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
为什不用煤炭呢?
朱雄英表示很疑惑,找人一问才知道,现在的煤炭并不像后世那样,现在的煤炭烧着很呛人,一般来说只有穷人家才会使用,有点钱的都会用木材,因为这时候用煤炭是会死人的。
这是煤炭没经过脱硫脱硝处理,所以才不被经常使用。
朱雄英眼前一亮,这时候光内廷每年柴薪量2000余万斤,约合1.2万吨,后来还在继续增加;朱元璋最近还重新规定了其年例柴炭额,共计木柴42425156斤,木炭9042510斤。
如果他把煤炭开发出来,这可是一笔很赚钱的生意啊。
煤炭没法直接烧,自己可以把它做成蜂窝煤,煤炉子这东西他也是见过的,没多少技术含量。
但是哪有煤炭呢?这个朱雄英就不知道了。
遇事不决,找马和就是了,他不知道的事情,可以让马和去调查。
朱雄英给马和详细描述了一下煤炭的样子:“一种黑色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一般埋在地下深处,但在地表也有可能会有。很耐烧。“
马和听完就带人去调查了,他没有辜负朱雄英的信任,没几天他就来汇报,说是有穷苦人家,烧的是石炭,问他们从哪里找到,他们说句容县有人买这个东西,比木材还便宜,所以穷苦人家一般采用石炭取暖做饭,但马和也去看了,石炭确实很呛人。
句容,句容,朱雄英一拍自己的脑子,咋就忘了句容呢?
句容离南京城不到百里,后世这里还有一个煤矿公司,自己还去过这里。
(潭普查储量49万吨,远景储量244万8千150吨。
万山的狮子口储煤约42万吨、馒头山储煤约12万吨。
东昌煤矿储量300-400万吨,远景储量600万吨。
过江口煤层的“远景极大”。
弯山煤矿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共含“十层煤”,含煤系数1.7%。
石油:在东昌煤矿有油苗发现,在塔山煤井距地面28米处的灰岩裂隙中,就有“手指粗的油管流出,原油香味扑鼻”,“现在积极勘查”(查到后来,不了了之。至今句容的油井打出了多少油来,仍是个无人知晓的秘密)。
此外,盘龙岗有远景储量500万吨的黄铁矿,朱家边也有远景储量300万吨的黄铁矿。
狼东山有黄铁矿、磁黄铁矿和少量铜矿近10万吨。
郭庄、甲山有瓷土300万吨。
双顶山有石墨。
句容的石英岩分布“非常广泛,到处可见”其中袁巷白马山以北一带诸山“质量很纯”。
赤砂在赤山的储量“非常可观”。
白云石矿仅在仑册就储有5亿多吨。
磷矿在正盘山和普渡桥各储有10万吨,大华山南部20万吨,东昌20万吨。)
听到消息朱雄英就直接带着人带着钱去找句容的县令。
皇太孙驾到,句容县令自然是欢迎的,皇太孙一说要买地,句容县令也干脆,直接就拿出了鱼鳞图册:“皇太孙,请看,这便是本县的鱼鳞图册,本县的所有土地都在上面,不知道皇太孙殿下,想要那一块地?”
洪武时期,百姓并不是很多,因为在战乱年代死了太多的人,因此在国朝之初,君王一般会让百姓休养生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对这些荒地,更是实行了免税三到五年的政策。
因此在明初,人口不多的情况之下,土地的数量还是很充足的,因此这时候的土地价格并不是很高。
朱雄英也不客气,找到自己想要的山把那一片全买了下来。
“这些山,我都要了,你看看多少钱。”
句容县令很是诧异,看到皇太孙买的都是荒山野岭。
他也当了一段时间的县令了,只见过买土地生怕买不到良田的,买荒山还是第一次见。
这些荒山他也知道,早些年还有百姓去开垦荒地,想着就算种不了粮食,种树也行啊,后人好歹还能来砍柴,但是那鬼地方是种什么,死什么。
从那时候起,便没有再去打过那些荒地的主意。
可以说,即使是官府将这些荒山送给百姓,百姓也不会要。
因为他们要了,就会在鱼鳞册上有记录,有记录就得交税,没有产出的地方谁会要呢?
他也很愁这些鬼地方,别看句容县不小,但好多地方都是这样。
皇太孙要买对他对句容百姓都是件好事情。
皇太孙在南京城呆够了,来我这里买地,这没什么,但是买的是荒山这要是陛下知道了,我还不得脱了这身官袍,他有些为难。
“你不必担心,这是我的决定,你只需要说需要多少钱就可以了。”
也是,这天下都是皇太孙家的,自己操这个心干啥。
句容县令能猜到自家的皇太孙殿下买下这些荒山必定是另有目的,但究竟是什么目的,这是他猜不出来的,也许是自家皇帝陛下让皇太孙殿下来买下这些荒山的,这也有可能。
“这些地方大概是个一万亩,殿下给我一千两银子就可以了。”
 
第9章 煤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