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句容县令知道自己有点狮子大开口了,但是总得提个价格吧。
      他知道自己眼前的这个皇太孙殿下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他才敢这么干,换个皇子皇孙来他肯定是不敢的。
      当县令吗,就得给自己的县里百姓着想。
      朱雄英笑了,这句容县令倒是有意思,自己是皇太孙,他还以这么高的价格卖给自己。
      这时候良田一亩也就是一两银子,这些荒地无法种植,没有产出,一亩100文都没有人买。
      不过倒也不差,也只是按一亩地一百文罢了,朱雄英表示自己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眼前的句容县令一文钱都不收的话,他才不会高兴,但是收了买地的钱,之后这些荒山和他就没有关系了。
      “钱我出了,马和你拿钱,句容县令你把这些地方登记在他的身上。”
      朱雄英是皇太孙,以后天下都是他的,这些地方他只能放在自己身边人身上,没有谁比马和更让他放心了。
      马和拿出了钱,对着句容县令怒目而视,他是打探消息的人,自然知道这些荒山野岭,种不了东西,没有任何产出,就这,眼前的句容县令还敢收自家主子1000两白银。
      句容县令倒是灿灿一笑,当做看不见。
      他的内心也是十分崩溃的,殿下你倒是讲价啊....
      皇太孙殿下这么大气,皇上您千万别小气,真不是我想坑皇太孙殿下啊。
      马和拿出了银子,句容县令招呼县丞制作地契。
      先是在鱼鳞图册那些荒地的空白处,列出地名,原额,见也。然后盖上官印,郑重其事的把地契交给了马和。
      眼见事情办完,朱雄英带着人,接过侍卫递来的缰绳,带着人挥鞭离去。
      句容县令面无表情,从皇太孙殿下哪里敲下了一千两银子,他已经做好老朱找他麻烦的准备了,老朱对皇太孙殿下有多疼爱,他是知道的。
      “县丞啊,我凉了啊,这次。”句容县令欲哭无泪。
      “县令大人,你也太狠了点,虽然那地方荒无人烟,无法种植,无法产出,面积虽大,但那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之地啊,你还敢要一千两白银。”县丞到是看的清楚。
      “我提个一千两,是想让皇太孙殿下还价的啊,没想到....”
      “皇太孙殿下知道一千两是多少吗?对皇太孙殿下来说一千两只是个数字。”
      朱雄英倒是没管这些,对他来说,顺利的买下这片荒地是值得开心的一件事。
      虽然以他的身份来说,只要说一句就有无数的良田奉上。
      出来句容县城,城外是工匠司的人马。
      带头的是硼富,大概来了一百多人。
      “硼富,走我们去那些荒山采石。”
      硼富摸不着头脑,皇太孙殿下一早就喊着他们集合,一人一马,两百人吃了早饭,就奔走了上百里,来到了句容,到现在他才知道,原来他们这些人来这里是为了采石啊。
      这些荒山野岭离着句容县城也不远,没过多久。
      朱雄英就带着人马来到了这些荒山。
      一百来人,还都是些工匠,没过多久,就有煤炭就被发现了。
      或者说这里的煤炭资源很丰富,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露天煤矿了。
      朱雄英很高兴,看来自己的记忆并没有错。
      这一片荒地并不是他随意画的,在带着硼富来之前,他已经带着人来过好几次句容了,就是为了找到熟悉的地方,前世的他是来过句容,见过句容煤矿的。
      知道大概位置,只要找那些没有植被生长的地方就能找到煤矿。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这些煤矿终于被他找到了。
      找到煤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开采,这事情术业有专攻,硼富这些匠人都是此事的专业人才,但是开采的人肯定是不够的。还要制作蜂窝煤,煤炉子,贩卖这些事都需要人。
      但是总算实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起码煤炭已经被发现了。
      皇太孙花一千两白银在句容买荒山这事情肯定是瞒不住老朱的。
      自家大孙花了一千两银子在句容买荒山,老朱很意外,但是想着自家的大孙肯定不会干这糊涂事,荒山之下必定有文章。
      果然没过两天,朱雄英就带着人回来了,身后还跟着几辆马车,上面都是满满的煤炭。
      但是对朱雄英来说这样的煤炭是不能直接买的,他敢买的话,老朱和朱标都会狠狠的收拾他,因为这些煤炭烧着是会死人的,朱雄英要把它们先处理一下。
      工匠司门口进去几辆装满煤矿的马车,这件事在京城是瞒不住的。
      没过几天,应天府下面的句容县发现石炭的消息不胫而走,像是一股飓风一般,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了京城。
      石炭,就是如今人们用的煤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煤的国家。
      《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
      魏、晋到宋朝称煤为石墨或石炭。
      唐代贯休写的《寄怀楚和尚二首》中有:
      “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
      我国最早以煤炭为题的诗,是北宋苏东坡写的《石炭》。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关于煤炭最早、最具有文献价值的文字记载,由于“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的煤发热值高、发热稳定,“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用它来锻造兵器,比平常的兵器要锋利。
      煤这一名称是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首次提出使用。
      煤被广泛使用,是在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在工业生产中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
      而在我国北宋,都城汴梁已经全城用煤,而不是用柴火做饭、取暖。资料显示:这个生活水平就算我国1949年解放后的各大城市都没有达到,足见当时社会经济的发达。
      当时的开封四周没有高山森林,城中燃料匮乏,但市民全部烧石炭,都是靠外地运来。在《清明上河图》中,就画有当时运石炭的驴队。

第9章 煤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