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雄英身为皇家,就算老朱再节俭,但是对他的皇子皇孙还是爱护有加的。
      更何况,朱标和朱雄英是朱元璋最在乎的皇子皇孙,因此太子府上一向是冬暖夏凉的。
      冬暖夏凉这个在现代人看来很简单很正常的事,毕竟一台空调就可以实现,但是在古代要实现可是很不容易的。
      最简单直接的办法自然是玩冰块了。虽然夏天的温度无法产生冰,但是古代的帝王能够调用大量的社会资源,让专人将冬天的冰块保留至夏天。
      其实早在周王朝时期开始,我国的天子就已经有了将冬天的冰保留到夏天的传统。甚至那时候还有专门储存冰块的机构,叫做“冰政”,在冰政中工作的人员叫做“凌人”。甚至这个专门储存冰块的机构还不小,里面的人员数量往往接近百人。
      后来随着考古领域的发展,我国开始有考学学家和历史学者怀疑在夏商时期我国就有了类似专门管理冰块的机构和人员。
      毕竟一个成熟的管理机构不可能一撮而就,周王朝如此成熟的储存冰块的机构,很可能是从夏商时期学来的。不过因为夏商时期严重缺乏史料,因此我们也一直没法证明这一论点。
      那么冬天的冰是如何留到夏天的呢?这是因为有一种名为冰窖的东西。如果是年龄稍大的人,在记忆里一定有一个人扛着一个装有冰棍的箱子到处叫卖的场景,而这个箱子外面会盖上一块厚厚的棉布,以隔绝大气中的温度,达到降低冰块融化速度的目的。
      在现实中,只要这块“棉布”足够厚,那么就能有效的隔绝大气中的温度。因此古代的人会在地下数米的地方修建冰窖,然后将冬天采集到的冰块放在冰窖中。然后利用冰窖上方几米厚的泥土层隔绝冰窖和大气温度,这样这些冰块就能留到夏天,供皇帝消暑使用。
      皇帝们使用这些冰消暑肯定不会像现代人吃冰棍一样直接吃,他们一般是将这些冰放在房间里融化,通过冰融化吸热的现象来降低房间的温度。
      此外皇帝们还会用这些冰镇瓜果,像我国就出土过周王朝时期的冰鉴,这证明了在周王朝时期天子有用冰块冰镇瓜果的行为。
      不过这种冰窖中的温度很难到达0摄氏度以下,而冰的融点就在0摄氏度,达到这个温度冰就化了。所以古代的人只能将尽可能多的冰块堆积在冰窖中,这样不仅能保证能留下尽可能多还没有融化的冰,还能通过冰块融化吸热的物理现象尽可能多的降低冰窖中的温度。
      不过即使这样每年冬天采集到的冰到了夏天也只能剩下10分之1左右,因此这剩下的冰就显得弥足珍贵,不可能让古代皇帝像现代人每天玩冰一样使用这些冰。这些冰也基本只会供给王公贵族使用,或者是皇帝高兴了赏赐一些给某个大臣。
      除了保存冰块,还有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建筑来避暑
      我们普通人看见那些中国古代的建筑只会觉得它古朴美观,但其实我国古代建筑大有讲究,里面蕴含很多古人的智慧和他们累计下来的经验,最简单的就是建筑顶部屋檐的斜面角度。
      中国古建筑屋檐的斜面角度是固定的,一般在26度到34度之间。这个角度不仅可以方便雨水快速从屋顶留下来,还能有效的调整太阳光的照射。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以我们的视角来看,太阳在一年四季中照射我们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在冬天时太阳会距离地平线更近,夏天太阳则会离地平线更远。因此26度到34度之间的屋檐就处在一个很巧妙的角度。在夏天上午刚刚要热起来时,屋檐就已经遮挡住了太阳照射进屋内的光。
      到了冬天时这个角度

第11章 无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