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章 户口食盐法[1/2页]

大明军户蹇驴儿 江南红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胡蹇和小厮们洗完澡,在大堂等了好一会儿,才见于二丫从女澡堂子出来。
      胡蹇几人都差点没认出来?她上身裹着鹅黄绫袄子,下身罩着淡绿绸裙子,头顶白兔儿皮帽子,两根麻花辫子一前一后,圆圆的红脸蛋,黝黑的大眼睛,让人眼前一亮。
      原来咱的婆娘,不算丑啊!
      这一打扮起来,勉强拿得出手!
      于二丫感觉到胡蹇几人惊异的眼神,心中多了几分欢喜!却假装嗔怒道:“瞧啥!再瞅,打死你们几个坏种!”
      古二宝三人,吓得急忙把头低下,胡蹇瞧着活泼俏皮的于二丫,呵呵取笑道:“咱以为是那个财主家,陪床的大丫头呢!”
      于二丫撅起小嘴骂道:“蹇驴儿,你混账!”她羞恼地冲了上来,狠狠地揪着胡蹇的耳朵,疼得胡蹇直咧嘴,赶忙求饶!
      咱家少奶奶真够泼辣的,把小少爷整治的屁都不是!古二宝三人立刻打定主意,以后只要溜须好少奶奶就中!
      五人在街边小摊上,羊肉汤加火烧,狠狠地造了一顿!尤其是古二宝三人,这些日子从南到北,没吃过一顿饱饭,就更别提肉食了。这三个饿死鬼,撑得肚皮浑圆,一打饱嗝,胃里的羊肉汤,都能上到嗓子眼来!
      胡蹇领着于二丫等人,进了一家盐店问道:“盐卖多少钱呀?”店小二急忙笑脸答道:“一升三十文!”
      明代计量器具用斗、升称量,1石(dan)=10斗=100升。明代一石粮食约120斤,盐比粮食密度大,一石盐约200斤。明代官府发给盐商的盐引,盐一引200斤(明代俗称小引,弘治朝开始出大引,两倍之小引)。
      1升30文,也就是一斤盐15文啦!
      嗯!价格还算公道?一张猪皮约十余斤,盐腌阴干需用盐二斤多,那一天就要200多斤盐。
      胡蹇大咧咧地说道:“伙计,给咱来十石盐!”
      店小二听了,见了鬼似的说道:“爷!您是消遣小的吗?”
      “嗯?”胡蹇诧异道:“咋回事?咱来买盐,咋消遣你了?”心道,这店小二有病吗?见了大客户,不喜笑颜开,却哭丧着脸,可真是奇哉怪也?
      店小二却心道,他娘的!这那冒出来一棒槌!没有好气道:“朝廷律法有明文,不允许百姓囤积私盐。难道爷您不知道?”
      嗯!不允许百姓囤积私盐?
      胡蹇心中疑惑不解,哥买几石盐,咋就和囤积私盐扯上了?
      于二丫气道:“傻蛋!盐是限购的,你不懂吗?”
      “限购?”破咸盐卖这么贵不说,居然还限购?
      “少爷!”谭文元急忙上前解释道:“洪武朝太祖爷定盐法,每斤食盐纳钞百文,朝廷月供盐成年丁二斤,半丁减半!永乐朝因大明宝钞贬值,佞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瑛,奏请改盐法,实行按户口食盐法,盐钞按例征收,月供盐成年丁一斤,半丁八两!①”
      我靠!还有这奇葩的律法!哥只听闻从古至今,盐就是政府管控生产销售,想不到还有限购一说。
      胡蹇惊讶地问道:“那我们五个人,岂不是只能买盐三斤半?”谭文元还未答话,那位店小二却插口道:“爷,那是永乐朝的规矩了!自正统朝盐荒后,如今每人每月限购二两,而且不要宝钞啊!”
      怪不得!咋会来盐店大量买盐?原来是地主家的傻少爷!
      明代的盐法继承宋元之制,在国家专卖制度的方针下,建立了灶户制度,而管理盐业生产,原则上由国家直接把盐配给而贩卖给百姓。灶户生产的盐全部由政府收买处理。
      政府收来的盐,一部分通过户口食盐法,运到各州道县,按户口派卖,计口征收钞米,这是官卖制度。一部分则通过开中法,与商人交换粮食马匹等,由商人输送粮草等供应边镇军饷,政府偿以盐引,派场支盐,自行运销在指定的地区,这就是通商制。
      正统四年,全国各地已普遍发生“民纳盐钞如旧,但盐课司十年五年无盐支给”的现象。加上水旱灾害频发,南方的粮食一时接济不上,盐商无法运粮,就无法取到盐引无法卖盐。更为严重的是,有盐引也买不到盐。
      因为,盐首先要供给皇室权贵、政府机构。老百姓要吃盐啊,因此私盐泛滥,权贵和盐场内部人员也贩私盐,盐场当然不够正常给盐商支取食盐。因此形成正统朝的盐荒,盐价越来越高。
      成化以后情形则更加严重,《明实录》屡见“户口食盐累岁未支给”的记载,地方志中也累见“不给食盐而纳钞如旧”的记录。
      弘治二年(1489)因无盐支给盐商,实收余盐开禁,允许盐商购买灶户正课之外的余盐以补正盐之缺,令灶户每引交银后直接卖盐与商人,更加引起私盐泛滥。
      明代中期以后,盐店提价限购,大量的盐通过黑市高价流通,让权贵和盐商大赚钱财。所谓的户口食盐法,基本名存实亡。
      胡蹇哭丧着脸了,难看到了极点!那哥的皮货作坊还咋开?纯碱咋提取?
      古二宝却急忙机灵小声提醒:“少爷,您需要大量盐,那只能去找贩卖私盐的!”古二宝是江西渔民,家里腌制咸鱼贩卖,需要盐巴只能去找卖私盐的。
      嗯!卖私盐的,看来只有这条路了!
      胡蹇只好郁闷的出了盐店,心想上哪去寻卖私盐的呢?
      “这位小爷!”只见一位獐头鼠目的男子凑了上来,嘿嘿笑道:“需要盐吗?”
      我靠!大明律贩卖私盐可是死罪,要处于绞刑!这贩卖私盐的,难道是合法化了?
      不会是骗子吧?胡蹇试探地问道:“咱需要盐量可不小?”
      “放心!”那位獐头鼠目的男子神秘地说道:“咱走的是国舅爷的路子,直接从长芦盐场拉盐出来,要多少有多少?”
      你娘的!咋又是张国舅?怪不得这卖私盐的,胆子这般大!这光天化日之下,就在盐店门口招揽生意?
      “多少钱一斤?”
      那人竖起三根手指道:“三分银子!爷要的量大,咱送货上门!”
      嘶!胡蹇倒吸一口凉气,六两银子一石!你妹的,比盐店整整翻了一倍!

第23章 户口食盐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