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章 君子比德于玉焉[2/2页]

梨花误 鱼月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心跳才渐渐慢了下来,苦笑着如此道。
      李?并不十分明白,迷茫得望了望道善,又望一望步蘅,众人都缄默不语。
      惜月一时愤恨,一时难过,只是流泪……
      他没有得到答案,只得道:“一定有的!就算没有……还有皇伯父呢,他去南海寻仙药,也已有眉目了!”
      自古以来,沉溺于丹药的皇帝数不胜数,但又有哪一个,摆脱了化为枯骨的命数?绝顶聪明的李?,竟在此时此刻说出这般无稽之语!
      步蘅心头讶然,不由得抬起头,望着这对父子。博学多识,智勇双全且宽厚仁善的皇上,听了“仙药”之语,眼中竟焕发出一种异样的神彩!
      他虽未直言,却道:“说到这里……皇兄似乎已出游很久了……”
      步蘅与知秋不由得想起他们二人的“杰作”,互望一眼,默然不语。
      李?见皇上已平静了下来,便又道:“既然事情已经清楚了,父皇打算如何处置……李钰……”
      近来的烦心事真是一环扣一环,皇上也心灰了一次又一次,到了这时,他只有道:“李钰敢这样,看来朝臣中是有不少拥护他的,自信能够在大乱之时一呼百应吧?此风绝不可长,朕自会细细查明,将党羽剪除干净!”说到这话时,他又是那个明君了,神光在眉宇之间,凛然生威。
      李?心底油然生出敬意与惧意,连忙跪下道:“父皇英明!”
      皇上听到,更觉讽刺,挥了一下道:“罢了……起来吧……”看惜月还是满脸泪水,便长叹一声道:“哭什么呢!有用吗?”
      惜月原本只是无声啜泣,被这么一问,忍不住哭出了声,抽噎着只说出一句:“父皇受苦了!”
      皇上听得心里一酸,又觉得一暖,温声道:“起来吧,朕也该用膳了!”
      惜月连忙擦一擦眼泪,过去扶住他。正待离去,李?忽然又道:“父皇!儿臣有一事,还需请示父皇。”
      “说吧。”皇上顿住步子。
      李?眸中一闪,淡淡地向李?一瞥道:“既然已真相大白,蒙武与莹儿已然无用,他们又是李钰之党羽,是不是……杀了?”
      皇上道:“不可!他们不过是棋子,罪不致死,况且那蒙武还是浑谷人。我大梁和浑谷局势本就不善,你再杀一个浑谷人,不是给人以口实吗?再说了,总还要给敏儿与决儿几分薄面吧?”
      李?只觉这二人无足轻重,杀便杀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牵扯。怔了一怔,立刻道:“父皇思虑周全,儿臣鲁莽了。”
      皇上摇头叹道:“若说到这点,你可真不如你六哥!你的心胸里,怎就只有眼前这点情仇恩怨!”说着,又将头摇了摇,便扶着惜月离去了。
      李?不解这话从何而来,脑中“轰”地一声,似是一座山崩塌了,登时飞沙走石,尘土飞扬。他被呛了一下,将手虚握成拳,咳了一两声,又忆起那句“你可真不如你六哥”……
      他直起身子,转头向李?望去。
      湖心的水亭口,李?正站在那里,高大的身形,衬得亭子都显狭小了。俊美无双的脸上更是带着一点得意的笑颜,正拿着扇子一下一下地敲打在手心里。
      李?虽然看不到自己,但只是一想,也知明亮的阳光下自己白得过份。身形虽然修长,却比不过李?。这样瘦弱且苍白的他,与华服相映,是否像个久病且娇弱的孩子?
      明明落差大得让人自惭形秽,可他还是向李?走去,在水亭前的台阶下,仰头望着他道:“你跟父皇说了什么?”
      李?张嘴欲言,却见王公公急步走来,便收声不语。
      王公公是为叶家人而来。他先跟叶家姐弟客气几句,请他们随意在宫中游玩,皇上还有话要同道善说,便请了道善过去。
      姐弟二人便陪着父亲上岸,而后目送他离去。因李?在长桥之上,步蘅不愿靠近,便留在了岸上。
      长桥之上,便只剩下兄弟二人。秋风细细,阳光曝晒着湖面,水气上升,却仍然无法平息心头的狂燥。李?阴沉沉地道:“你猜……父皇又特意请叶公过去,是不是要商量你和叶姐姐的婚事?”
      一语提醒了李?,心头不由得大喜,将扇子敲得飞快,笑道:“那就太好了!”
      李?仰起头,狠狠地盯了他几眼,而后眸中精光一轮,又缓和下来,浅笑着问:“你到底跟父皇说了什么?”湖面上白光粼粼,晃得李?几乎睁不眼睛,他只得也步入水亭中。
      李?笑问:“什么呀?哦……莹儿与蒙武的事?那你倒是说说,你为什么想杀他们?”
      “他们参与了谋害父皇的事,他们该死!”
      “莹儿与我相识,你是想引我救她吧?”李?道,“你一来,就听父皇说,事情都已查清楚了,而我就在一旁。所以你以为是我将事情查明白了,将功敌过,父皇就不再计较我在蒙武一事上的疏忽。这一回没成,就再生诡计,杀了莹儿,好让我不好过?”
      “这么说,你还挺在乎那小姑娘?”李?不怀好意地一笑。

第一百八十章 君子比德于玉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