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三章 只愿得意不相负[2/2页]

梨花误 鱼月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便请父皇下旨,立步蘅为盛王妃,我看那个臭小子还怎么跟我得意!”
      十三听了这话,反而停下车来,回过头道:“殿下,您这是一时气话呢,还是当真的?”
      李?霍地一声掀开车帘,目光炯炯地道:“自然是当真!”
      十三却将头一摇道:“那殿下可真是糊涂至极……”
      李?气还未平,听了这话,双眉一竖道:“你说什么!”
      十三道:“殿下啊,这个时候光王刚殁,裕王又请旨离京,陛下心里正难过,您却要提起自己的亲事?这合适吗?一旦触怒陛下,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似是一盆冷水,朝李?兜头泼下,烦乱的心思不得不平息下来。
      这样的时候,他正应该去表现一下手足之情,可是他竟沉溺在缠绵情意里,只愿诸事不理……
      可是,必须要得到皇位!想要不惧小人,就得成为真君子。
      怔了半晌,李?只得道:“既然如此……那就改道光王府……”他收回了手,车帘垂下,而后猛然一晃,马车重新行驶起来,向着光王府而去。
      不久之前,他也如步蘅一样,坐在九华寺的那株大梨花树下,对着一本书,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时檀彦之肯定他将来会是储君,认为以皇上的英明睿智,不去争斗才是最明智的自保,因而保护着李?的沉溺。
      然而世间无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么多的事催着赶到你面前,令你不得不警觉、应对。
      现在,他也会做一些虚情假意的事给皇上看了。
      李钰领旨自尽的消息是在这日的清晨传到皇上那里的,李?早早就去了光王府吊唁,很是兄弟情深。李?知道,这很能打动他们的父皇。
      而他是晚上才去的光王府,这固然是因为被一些事耽搁了,却也不失为一种高明,甚至更为高明……
      没能第一时间过去,显示出他对皇上的畏惧——毕竟乃是皇上下旨令李钰自尽的;
      到底还是过去了,则显示出兄弟之情终于战胜了畏惧,既真实可信,又很能证明手足情深……
      相比之下,李?的做法则显得刻意又急躁,也未能表现出对皇上的畏惧之意,以及对圣旨的顾忌。
      要知道,皇上再怎么仁善,也是皇上,畏惧在很多时候,比敬意还要重要!
      他的表现比李?的更得体,更真挚,更能触动皇上。
      所以在光王死,裕王走后的几天里,盛王李?一枝独秀。
      然而身为贵门公子的叶知秋在频繁造访寿王府后,众人又顺着叶氏的风向偏向他。叶氏乃百年名门,知秋这一门的权势之盛自不必说,若是叶氏扶持李?,那可不容小觑!
      正在这时,皇上又以李?日渐散漫,不学无术为由,亲自指派了丞相魏邈为师,好生教导他。
      貌似责备,实则是无上的抬举,更何况,能劳动皇上指派魏邈这样的大人物去教导,怎么看都是皇太子该有的待遇。风向自然又偏到李?身上。
      然而,天府星闪烁不定的传言又流传了出去,百姓便又有这样的猜测:倘若皇上已决心立盛王为储君,为何不早早下诏,好名正言顺地教他治国安邦之道?
      短短几天功夫,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论的国事已换了几种论调。
      说来说去,最使大多数人信服的答案乃是,皇上为服众才想到立盛王,心底却偏爱寿王;可是寿王为萧氏所累,没有外戚支持,希望又实在渺茫……
      然而,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李?却对此毫不在意。
      因为这几日,每日必要有那么一两时辰与魏邈相对,还要花费大浪的时间去写文章,他已有好些天没见步蘅了,心里实在苦闷。
      这天,魏邈兢兢业业地授课后,留下一个“任人唯亲”的题目,仍旧是让他写文章。李?急于去见步蘅,便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写完之后,他长舒一口气,又见外面天色尚早,心头更是高兴。正准备起身出去,却听外面来报说:“叶大人求见。”
      这些天来求见李?的“大人”可不少,此时竟又来一个扰他的兴致,令他不快地问:“哪个叶大人?”
      “崇文馆学士叶大人,元嘉郡公胞弟。”
      竟是步蘅的父亲!李?一下子站起来,忙得道:“快请进来!”那人去请了,他又在心里紧张,他过来所为何事呢?
      一时叶道善过来,李?不等他行完礼,便一把扶起道:“叶公本是长辈,有什么事让人过来告诉本王一声,本王断不会因身份而倨傲,不竭力去办。岂敢劳动叶公,亲自跑这一趟呢!”说完这话,又一叠声吩咐上好茶。
      态度宽和至极,说话更是谦逊。
      道善心底雪亮,知道他对自己奉承,乃是看在步蘅的面子上,略觉宽慰,却还是谨慎地道:“岂敢!岂敢!”
      一时,两人分宾主坐下,李?才问:“不知叶公有何吩咐?”

第一百九十三章 只愿得意不相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