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此时此刻,他们暂时还无暇他顾。
      皇太极拼了一辈子,从四大贝勒里脱颖而出,成为了天聪大汗,再后来又成了大清皇帝。他东征西讨,想自己有生之年打下一片安稳的基业来。
      雄心壮志的皇太极,在马背上战斗了半辈子,曾经在松锦大战的时候,策马狂奔了六天六夜没有睡觉。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能拧的过天命,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八旗部队打进大明的京城。
      1643年,皇太极驾崩,他最终倒在了崇祯的前面。留下了自己没来得及安排的身后之事。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兵民结合的制度。八旗各有其旗主,旗主对本旗掌握有生杀大权。而每旗的实力也是竞争力。皇太极的逝去,导致了大清政权为了争夺继承权而暗流涌动。
      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这三个一母同胞的兄弟掌握着两白旗和镶蓝旗,肃亲王豪格身为皇长子,掌握两黄旗,其他的王爷贝勒们也都各有执掌。
      现在大清的局面已经很混乱了,直接分成了两派。一派拥立多尔衮,因为他本来就是努尔哈赤最钟爱的儿子,且战功赫赫,现在又实力超群,并且兄终弟及也不是没有先例。支持豪格的认为,豪格是大行皇帝的皇长子,拥有两黄旗的兵力,是最附和宗法的继承人。
      两派各不相让,很快就会出现八旗之间的混战,到时候,对于刚刚攒下一下称雄称霸的家底的大清,肯定是毁灭性的打击。
      就在这个时候,礼亲王代善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族长,出来又和了一把稀泥。
      当初皇太极即位的时候,就是他和他的儿子岳托有拥立之功,皇太极感念恩情,在称帝后封其为和硕礼亲王,并封他的两个儿子为郡王,全部世袭罔替。代善一家,出了三个铁帽子。
      这时候,礼亲王作为大家长,出了一个折中的主意,为了防止八旗出现不愉快的事情,不至于刀兵相见。这个继承人既不是豪格,也不是多尔衮。而是之前一直不被看好,且默默无闻的九阿哥福临。
      豪格仍然兼任两黄旗旗主,同时肃亲王爵位也成了铁帽子,世袭罔替,上殿不称臣,不跪。而多尔衮更是上了层楼,被封为摄政王,礼仪半天子。
      大清的规制,亲王的礼仪是减天子一等的,而多尔衮却可以穿龙袍,着明黄服饰,用半副天子銮驾,俨然就成了朝廷的二皇上了。
      但无论如何,皇太极的梓宫得以下葬入土,而这场可能因为皇位之争而引发的内乱,也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平定了。福临正式登基,年号顺治。由多尔衮摄政,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一切安顿好了之后,多尔衮还是很讲究的,虽然之前皇太极在的时候,大明王朝拒绝了和谈的要求。但是这一次,他们还是向大明发出了公开的国书。
      但很显然的事,这门丧事,大明朝似乎从皇帝到官员,没有一个人有心去吊唁和随份子。连的象征性的表示知道了都没有。
      不过这也是在多尔衮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外的,本来他只是想给开打找一个借口,大明的拒绝越明确,他的理由也就越充足了。
      崇祯十六年的腊月,马上就要过年了,山海关里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他们都在为这个将要到来的新年准备着。无论是将官还是士兵,都很在意过年。
      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不能过下一个年。

第12章 准备过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