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的心里何尝想不到这样的一层,只不过就是他不甘心罢了,他不甘心自己就此失去一个退路,他很摇摆。
他的惆怅不是没有理由的,在此之前,朝廷在辽东有过很多的统帅,其中才智气魄远胜他吴三桂的,也比比皆是。比如辽东三杰的熊庭弼、孙承宗和袁崇焕。甚至连他的舅舅祖大寿,他都有些自愧不如。
但是那些人,除了祖大寿投了大清,别的人有什么好下场呢。熊庭弼被斩首,袁崇焕被凌迟,孙承宗在高阳就义。
自己这个辽东现任的统帅路在何方,还不是一个未知数吗。现在大清给自己的诱惑也真的是太大了。封王爵,世袭罔替,还能世代镇守一方,这样的交换条件如果不考虑,真的要给大明王朝做殉葬品吗。
但是眼前这个忽然出现的士兵,把一切都给打乱了。可是他的话却是这样的义正辞严,一句也驳斥不了。
所以,吴三桂也不想就这这个话题和他争论下去了。毕竟自己是总兵官,是这两万五千名士兵的统帅,自己无论最后做的是个什么结论,也没有必要向一个士兵诉说短长,那是没必要的事情。
他转移了话题,问凌小云:“你是来做什么的,不是专门来这里就是告诉我要怎么做的吧,如果在这中军大帐里,任何一名军官和士兵都能替我做决定,那还要我这个总兵官干什么。”
凌小云何等聪明,早就看出了里面的猫腻了。但是看破也不能说破,只能就着吴三桂的话茬继续说:“大帅多心了,我是祖大人派来请示让士兵轮流休假事宜的,偶然听到,一时情急,生怕大帅被人构陷。才出此下策,这样如果有什么事情,我一人承担,断然不至于拖累了大帅,我是几个月前大帅亲自在涂泥之中拉出来的,难道会害您不成。”
这番话实在是看破不说破,同时也给足了吴三桂的面子,让吴三桂什么都说不出来,实在是高明的很。吴三桂也只好敷衍说:“你们祖大人也算是谨慎过分了,这等小事还请示什么,只要平时不耽误值哨和日常训练,这样的事情就让他自己看着安排吧。”
看出来吴三桂心情不是很好,凌小云的心里也有点翻腾,心说这吴三桂本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反复之辈,恐怕这个时候不彻底断了他的后路,历史真的就在这一刻要改写了。
既然要说的事情都说妥了,也就没有什么必要继续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凌小云告辞出去,回自己的住处。
但是这一路上,他都在想,打蛇没有打在七寸上,毕竟会贻害无穷。很可能何洛会被救醒了之后,吴三桂就会被此人说服。
熟读历史的他,对于何洛会此人简直是不能够再熟悉了。此人不仅是多尔衮的智囊,更是出了名的舌辩之士。而自己此时孤立无援,想要杀死何洛会,谈何容易。
他想到过和祖天吉摊牌,让祖天吉帮忙,但是瞬间,他就否定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因为很不现实,自己猜来到山海关几个月,人家和吴三桂是什么情分,所谓疏不间亲。
说句难听的,很可能,吴三桂要是真的反水,让祖天吉跟着走,他备不住就真的跟着了。这就是水里火里一起走过来的交情,和一般人不一样。
所以要做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借助任何人的力量,可是自己却人生地不熟,要想神鬼不知就把何洛会给干掉,谈何容易。
可是如果不把此人给干掉,就让他这么醒过来继续策反,那也太不甘心了。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先去找祖天吉复命,告诉他士兵休假的事情吴三桂已经批准了,勇字营可以自行安排这件事。
正当他要转身离去的时候,祖天吉却问了他一个问题:“你
第14章 断其后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