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凌小云接旨起身说:“公公,凌小云已经已经一年之内累迁卿贰,早就难酬皇上高厚之恩,这等殊勋高爵,如何敢当,请公公回去,代小云辞谢皇上吧。”
      没想到张鸾却一声叹息,说道:“凌大人,我不说你也知道,如今是个什么情势,国将不国,大明朝皇城被围,除了你的几千人之外,竟然没有人来救驾。就为这个,你也当的起这个。再说....”。
      这个再说后面,有一大篇的难言之语,凌小云自然是知道指的什么意思,一旦皇城被攻破,里面的皇上就会蒙难,到时候大明王朝都不复存在了,就算封你个侯爵又如何。皇上都没了,你是哪家的侯爵。
      张鸾定了定神,从怀中又掏出了一份密旨,递给凌小云。并且嘱咐说:“这是皇上亲笔所书,凌大人,皇上命你不要和李自成军硬碰硬,马上撤离,以免全军覆没。留下有生力量,日后复仇。”
      不待凌小云作出反应,军帐内的其他军校官属们一个个都坐不住了,这个时候撤离,岂不是置皇上的安危于不顾,和那些不来勤王的人有什么不同。
      凌小云没有说话,他打开密旨仔细读着。崇祯写了很多,回顾了这段君臣际遇,也表达了没能全始全终的不舍。最后,他以一个皇帝的身份下达了指令,马上撤走,保留大明最后忠诚的种子。
      看了很久之后,他才问张鸾:“公公,皇上现在好吗?”。
      张鸾瞬间就掉泪了,他不是个善于掩饰自己的人,他叹息说:“皇上已经不像皇上,臣子也已经不像臣子了。现在宫中哪里还有几个人把皇上的旨意当回事的,怕是都在给自己安排后路了。如果真有文臣武将效命,这突围传旨的事情,怎么会让咱一个小太监来做。”
      其实凌小云早就已经料到了城内的崇祯绝不会太好过,却没有想到,竟然会难道了这步田地。他忙对张鸾说:“公公,您别说了,您这份大义大忠,岂不是羞煞那些须眉。我凌小云也是铁铮铮的汉子,今日在这皇城下,哪怕以卵击石,也要让李自成付出血的代价。”
      张鸾却痛苦的摇摇头说:“凌大人,我之所以不顾生死的来传这份旨意,不是想要凌大人去送死的。您还是遵旨撤退吧。你们的兵力太单薄了。一个照面就损兵近三成,这样打下去,还能打多久。皇城必是守不住了,国将有难。你们离开,就是为国保留忠臣孝子,是大明以后的希望。”
      大家都不想撤退,尤其是这个时候,迎上前去送死,比起来退走保存实力,实在是容易的多。
      皇上眼看要蒙难,做臣子的身受大恩却要撤走,怎么样才能下的了这样的决心。
      正在这些将官犹豫之际,张鸾忽然夺过了张祥的佩剑,众人都是一愣,却只听一声:“你们此刻不走,真的想让人把大明王朝的希望就在这城下一锅烩了吗。”
      说罢,横剑自刎。尸首倒地,眼睛还在睁开,似乎不能瞑目。
  

第66章 奉旨撤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