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心里担心的那种分崩离析的情况最终并没有发生。
      于是,他又让大家发言,都说说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安排才合适。因为大明天子已经殉难了,这一支小部队总不能一直待在一座小城里,没有任何的动作。
      已经被凌小云委任为千户的薛鸿首先发言说:“下官先说几句,权当抛砖引玉,请各位袍泽指正。在我们大明建都应天府的时候,应天有完整的一切军事和行政机构,迁都之后,虽然应天降为陪都,可那些机构没有撤销,就是防备着不时之需。大行皇帝虽然殉难,可高皇帝的子孙在各地封藩,李自成不过是占有了大明的都城,收拾不了大明的人心,各地的官军也必然不服。想来会有一位近支的藩王会在应天即位,我们要取得联系。”
      这话中规中矩,很是符合当时的情境。这个思路也被与会的文武官员们赞同,这个思路只要一跟得上,其他的也就都顺了。
      现在已经是五品文官衔的周笔耕,也出来发言:“刚才薛兄的话,卑职深以为然。自古以来,礼法有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按照宗法关系来讲,支脉最近的应该是福王殿下了。此乃光宗贞皇帝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如能应天即位,必然合乎礼法。”
      看到这些部下们都一致这么说,凌小云也不能太过于驳斥,实际上,他也知道,他们说的对,从血缘关系上来讲,没有任何一个王爷比起来福王的关系更近了。这位王爷的父亲老福王,是光宗皇帝异母弟,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朱由检,是这位新福王的亲叔伯哥哥。
      这样的关系,完全符合兄终弟及的标准。而且,在历史上,这位朱由崧也的确是继承了哥哥的皇位,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只不过仅仅在一年多以后,就死在了杭州府。
      不过,因为福王系是郑贵妃一脉,又在争国本事件中的恶劣表现,凌小云对这个福王不是很感冒,所以一直都没有任何的表态。
      大家也都在等待他的态度,最后凌小云说:“各位兄弟,你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按照支脉远近的话,确乎是福王殿下适合即位。但现在我们还没有接到任何相关的消息。为今之计,我们只能暂时守住中前所城。密切关注多尔衮部和吴三桂部的动向,先图自保。”
      所有人都不再说什么了,因为大家都说福王是最近的皇室血脉,但福王本人现在是什么情况却没有人知道,现在把小城守住,静待下一步的准确消息,的确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而且刚刚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这些军官的确是忽略掉了,中前所和山海关,仅仅是一天的路程,如果吴三桂起了异心,想要驱兵来打,也不过就是朝发夕至。
      大家都不能接受,昔日的袍泽,就真的要兵戈相见吗,大家道不同,可以不做兄弟,却不一定要你死我活吧。
      很多人在心理上还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甚至连凌小云自己都是这样。

第68章 何去何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