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连着打了好多次的败仗,但是刘宗敏这一次却真正的体现了作为一名大将的价值,他这一次的高瞻远瞩,远比身为军师的宋献策要强的许多。
只不过宋献策和李自成,看着刘宗敏连番败仗。对他已经没有了兴趣。把他束之高阁,高高的供了起来,并不让他领兵打仗。
刘宗敏此刻仍然享受着大将的待遇,但是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笼中之鸟,除了自己部下的亲兵,一兵一卒都指挥不了。
无视了刘宗敏之后,宋献策挑选出一万精兵。装备了大量的精良武器之后,就此打开城门,准备一击制敌。
城外的吴三桂不是吃素的,他早就算定了这一招,所以布了一个口袋阵,专等刘宗敏出来。刘宗敏没有出来,而宋献策,却一头扎入了这个口袋阵中。
一万大顺军精锐兴致冲冲地冲了出来,却没有发现前方不是拴马桩,就是绊马索。
吴三桂的火器部队也早已经严阵以待,甚至有早就准备好的大将军炮和小弗朗机,宋献策的一万大顺军,在这个阵仗之前简直是无力摆脱恶运。
在连番的轰炸之下,宋献策早就已经失去了刚才志得意满的气势,他连忙下令撤退,带领着残余部队退回城内。
清点人数,仅仅回来了三千余人,其余的都丧生在城外。
李自成已经习惯了这种现象,他甚至觉得如果没有失败反而不正常了,可是城内的大顺军,已经没有太多人了。
曾经一度拥兵十几万的李闯王,现在仅仅剩余不足五万人龟缩在城内,尝试了一次攻击,却仅仅一个照面就被打的败退了下来。
李自成觉得,其兴也勃焉,其亡也?也,真的是太快了,就在不久之前自己攻破京师的那种英雄豪气,似乎还历历在目,怎么现在就如此的不堪一击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城外的吴三桂,在打退了宋献策的进攻之后,却也狠狠地捞了一笔。因为宋献策没有那种先把兄弟的尸首带走的觉悟,所以吴三桂捞到的不仅是尸首,更重要的是士兵身上的武器和火铳装备。
对于那个时代来说,火铳装备实在是一个太重要的武器了,重要的根本就不需要多说什么来解释。
而且李自成也没有想到,吴三桂竟然十分的不够意思,他对于这些阵亡士兵的尸首,甚至还有用他的方式来进行一番挪愉。
吴三桂按照正常的方式,把阵亡大顺军的士兵尸体进行了火化,就当多尔衮觉得他很够意思的时候,吴三桂下一步的行动给多尔衮也吃惊了一番。
这些士兵火化之后的骨灰,装了整整有四五千个大坛子。吴三桂把这些坛子整整齐齐的就摆在城下,然后组织了很多很多的士兵,每人手里都拿着大大的石块儿。对准坛子开始乒乒乓乓的开咂。
一时之间,坛子碎裂里面的骨灰飞扬出来,趁着大风,刮的到处都是。这简直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挫骨扬灰,但是在城里大顺军士兵,看到之后无不气的牙根痒痒。可是除了恨的慌之外,更觉得自己在城里十分的窝囊。
所以一些守城的大顺军中下级军官已经怒不可遏,他们在十分的郁闷之下,都去找刘宗敏和宋献策两位来请战。因为这两位一位是大将,一位是军师,他们在实际意义上左右了李闯王的心思。
而宋献策失利之后,刘宗敏的价值又凸显了出来,李自成就明白了,刘宗敏仍然是有其价值的,而不是一个过气的将军。
这一次,刘宗敏和宋献策一致的保持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这只不过是敌人的激将之法。如果我们坚守不出,他们仍然会疲惫不堪,最终撤兵而去。我们的危险也就自动解除了。
城外的敌军,无论是从人数装备和战斗力,都远胜于我军,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贸然冲出去,只能成为炮灰和活靶子,没有第二条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城内坚守。
这些中下级军官们,听着两位大佬的话,十分的气愤。他们觉得,当初那个义薄云天的刘宗敏到哪里去了?当初那个满身智慧的宋献策又到哪里去了?
难道占据了这京师之后,他们就已经奢靡腐化到了如此地步吗,竟然连最初的勇气都不存在了,那么我们大顺军还要他们何用呢!
这些军官们知道,两位大人的意见就已经是最终的意见了,他们的话也就代表了闯王的主意。这些请战
第88章 找好理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