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多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的劝降不成,开始使用反间计了。他到处宣扬凌小云部下已经投诚,并且被大清王朝封了高官显爵。
      并且派人到各地各处以明军将领的名义到处的宣传,起到了相当的恶劣效果。而且这些宣传也不是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去,都是指名道姓有鼻子有眼睛的。
      比如说,凌小云手下知名点的将官们,如祖天吉、周笔耕、张祥、孙一鸣等人,都有了相当像的扮演者。多铎为了处心积虑的给他们把脏水泼匀实了,选择了很多和他们长相都十分相似的人。
      到了各地以宣讲团的身份出现,各种现身说法。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大明不好大清好,大明就像一根草。跟着大清有官做,执迷不悟很不好。都成了四六八句的顺口溜了。
      影响不仅仅是很恶劣,也有很多的连带效果,本来准备着向中前所投诚的一些人,从此也算是变了主意,矛盾不已。到底是要投凌小云还是投清军,开始摇摆不定。让一些很可能是明军友军的力量倒向了清军。这也算是多铎的收获。
      但是更为恶劣的影响还不是这些,而是本来就已经稳定了一些时间的南阳城,又一次的到了风口浪尖上了。
      南阳城可是凌小云派出去两队人马,先后血战了一个多月之后才保住的。本来就是很不容易了,唐王朱博祈收拢了一帮散兵游勇,本身就算是创造了奇迹,可是这还不算完,他竟然能守住南阳这么久。并且朱博祈本人算的上是一个明白人,一时之间,收到了很多人的拥护。
      相比起来之前一直被看好的弘光皇帝朱由菘,朱博祈这个唐王虽然也是勤王,但从血缘关系上来说的话,实际上很崇祯皇帝的关系要疏远的多。可是在大明如此基业凋零的前提下,就算是燕王系的藩王们也不再敢出来挑头了。
      唐王朱博祈这个时候出来,实际上就是把火力全部的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而这也成为了清军的活靶子。这是他的勇气。大明王朝的王爷们如果都有这样的勇气,也不至于从万历年间开始就一直被人破鼓万人锤了。
      本来已经建立起来的局面让多铎的这一通虚假宣传给整的七零八落的,很多已经稳定下来的军官们在这样的诱导之下,也偷偷的出了南阳城,去投靠清军去了。而且去也不能白去,得缴纳投名状吧。
      所以,就在一个月之内,南阳城有千户以上军官二十人投诚了清军,走的时候带着了大量的军械和粮饷,一时间实际意义造成了军心的不稳定。
      但是这还不算什么,毕竟东西没了还能在积攒,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可是人没了也就算是真没了。
      终于有一天,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四品游击,也是护卫队队长张大麻子把唐王朱博祈的人头给斩下,缒城而出,带着去投靠了清军。并且被封为了正三品参将。
      多铎折腾了两个月,损兵

第165章 南阳失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