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章 突变2[1/2页]

硝烟依燃 大涛迷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4)
      四方大厂东面的嘉定路,排排茂盛的法国梧桐树日复一日簇拥着两栋黄墙红瓦的德式建筑。这里现为铁路公寓,四方机厂的高管享受着一般人所没有的特殊待遇。五十多岁的总工程师王寿山居住一楼北头最大间套房,他从香港壳牌公司回到青岛有两年多。
      今天王的脸上胡子拉碴,双眼通红,弯曲的背鸵得更加厉害,一看就知道昨夜又熬个通宵。的确,他已一天一夜没走出这间房,埋头翻译日本版的《机电维修手册》。
      “大舅,我来了,快开门!”正在家校对资料的王寿山听到外甥女王隐菊的敲门声。
      “红云,门没锁,自己开!”王寿山习惯喊外甥女的小名。红云本姓陶,随父母从天津塘沽迁至青岛。天津扶轮铁路中学在当地名气很大,陶家人抵青后得知下四方有这样的学校,让她和妹妹陶逸菊随舅舅的户名改姓王,落户读书。
      红云十岁那年,母亲王淑琴告诉她:生她的时候望见窗外一片红云悬挂空中,“红云”的小名由此而来。
      门推开,露出甩起来的小辫,圆圆的脸蛋,弯弯的笑眉:“大舅,我拿到初中毕业证书了,全班考试第一名。”
      “有出息有出息!”几个月没见,王寿山突然发现外甥女个头高了许多,出落得利落大方。
      “来,吃点水果,消息告诉你爸妈了吗?”
      “您是第一个。”红云撒娇般撅噘嘴,拿起盘子里的鲜桃。
      “大舅,我表哥呢?”
      “出去买点菜。”
      “我今天有事求您,几位同学开读书会,想借用您这一会儿。”红云站着一动不动地望着大舅。王寿山年轻时就喜欢孩子,在香港时最乐意围着儿女们嬉戏热闹,一听说有学生临家聚会,也没多想:“好,好!”红云得知后高兴地直拍巴掌。
      约莫过去半个小时,红云跑出门领进两位男同学,介绍给大舅:“这是高思敬,这位是王志进,我们中学八百米长跑冠军,”说到王志进时语气格外柔和。
      王寿山看了眼两位小伙:虎头虎脑,英气勃发,尤其那个姓王的同学黑色t恤醒目,眸光炯炯有神。王将茶几上的一堆书拢齐后抱走,沏了壶咖啡:“你们放心地聊。”
      王是虔诚的教徒,回到寝室,拿起床头的《圣经》,庄重地站在圣母·玛利亚像前,轻声朗读起来,今天恰巧翻到新的一章:期盼与祈祷。
      时间过去两个多小时,王寿山看了下腕表,喃喃低语:快五点了,孩子们也不知道饥饿。他准备下厨房做点吃的,推开门发现红云不在,大儿子圣训不知何时回家,与其他两个同学小声嘀咕,几个人表情神秘,见他出来立马收口。
      王志进看出王老的疑惑,忙作解释:“红云外出办事,我去找她。”没容王寿山回话,他快速跑出门。其实红云就在楼下,她捧着《良友》杂志给同学们放哨。
      王寿山拿起茶几上的咖啡壶打算加些热水,无意间发现沙发上摆着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心里一惊:这可是当下的禁书,孩子们胆子够大。
      王记得五年前在香港谢斐道家里,中文大学的教授带学生找他探讨学问,有人挎包里也装着同样一本书,后来听说不久出事,湾仔警局一直追到葵涌码头,盘问他与教授的关系,几日后《晶报》刊登那位学生被勒令退学的消息,为此他连做几夜噩梦。
      王寿山家境殷食,从小无冻馁之虞,清华大学毕业后抱着“技术救国”的理想,跟随表叔陶镜荣远赴香港,成为壳牌石油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后回内地加盟四方大厂,专心研究机电制造技术。王虽然远离政治,但对这些年无休止的战乱,上层社会的腐朽无能深感痛绝。当然,他也不愿意看到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此白白断送生命。
      “这本书抓紧收起来!”抽回思绪的王寿山提醒道。
      “只是出于好奇。”返回屋的王志进将书塞进包里,红云站在旁边平静地搓着手。
      “孩子们小心,这会掉脑袋的!”
      “王老,您放心,我们不是孩子,都二十多啦,会保护自己!”剃着平头的王志进激动地比画着,好像谁也不怕,说罢还向红云递了个得意的神色。
      “那也要当心,现在青岛可是‘白色天下,逢赤必诛不说了,我去买几个王哥庄馒头,回来炒个菜,在这里凑合顿晚饭!”王寿山的话锋急转,粲然一笑。
      “大舅不用,同学们都带了干粮,饭后我们学校还要排练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红云劝道。
      “是是,爹,我也去。”儿子圣训接上话。
      其实王志进与高思敬今天来此地真正目的:讨论三十多名学校青年工作方向:奔赴解放区,还是投入地下斗争?
      季晓珂事件后,已经十余天失去与组织的联系,青年人感觉像断线的风筝在空中飘摇。
      由于红云一再说大舅家安全,王圣训又是他们知根知底的同学,

第2章 突变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