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2章 居中裁判[2/2页]

朕不吃这一套 遍地沧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推广的对象,应该以普通的工匠、农户,小商户为主,三年之内,不许大户染指。三年之后,再予以放开。”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朱厚照深思熟虑的结果。
      让学校系统负责推广,是因为学校在地方上声望高,有话语权,跟地方衙门相对独立,利益纠葛相对较小,办事尽可能公平一些。
      操作纺纱机的基本上都是女人,在这个男女之防非常严格的时代,女人走出家门是一件难以被人接受的事情。
      但是如果由学校来组织,加上传授技术的又是刘雅音这样的女子,人们接受起来就容易的多。
      毕竟能够赚更多的钱,在利益面前,那些陈旧的观念也会让步。
      解除女子身上的束缚,禁止缠足只是第一步。还要让他们走出家门,到工厂去,参与到社会的生产经营当中去。
      女性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才能真正实现人格上的独立。广大的女性接受了教育,才能提高素质,一步步参与社会管理,拥有话语权,甚至加入到各级政府之中。
      朱厚照这次选择了刘雅音,就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安排。
      刘雅音虽然是乐户出身,但是有文化,有见识。从青黛书寓过来的32个女子,也都是有文化,有一定素质,情商比较高,善于跟人沟通的人。
      刘雅音将带领这些人,到各地推广纺纱机和织布机。
      这些人地位提高,名气扩大,做出公认的贡献,就会被全社会接受。将来朱厚照再给她们封官,这些人就会成为大明女性的榜样,被成千上万的女子效仿。
      给普通的工匠、小商户、甚至农户优先机会,既是减少贫富分化的措施,也是培养新势力,平衡各方利益,打破地方豪强一家独大的措施。
      这些小业主有三年保护期,就会逐渐成长起来,积累了一定资本之后,可以扩大再生产和设备升级换代,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
      这些人将成为拥护朝廷的忠实力量,稳定朝廷的统治基础。
      不仅仅给匠户,还给小商户、农户机会,也是为将来打破户籍制度,推行人口流动,阶层上升打开一个口子,提供先例。
      工业化需要雇佣劳动力,就必然要求把劳动力从户籍和土地的束缚上解放出来,实现自由流动。否则的话,就是一句空话。
      “皇上,若是小商户和粮户参与,是否……。”
      没等唐亭说完,就被朱厚照打断。
      “纺纱机乃是新鲜事务,不必拘泥于旧规。不仅小商户、粮户。军户,灶户,乐户等等,都可以参与。这是朕的发明,想给谁就给谁,并不违反祖制。”
      “那些大户恐怕会有所不满。”
      “哼,谁敢不满,叫他找朕来。这些人总是欲壑难填,恨不得把全天下的好处都占了。李阁老,回去传朕的旨意,有官员敢于为此事替大户张目者,以抗旨论处。”
      什么,抗旨?这可是重罪啊。
      李东阳想说这太严重了吧?但是一想到王守仁在江浙杀的血流成河,硬生生把话憋了回去。

第142章 居中裁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