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五十二章 《让子弹飞》[1/2页]

光影大玩家 疑似风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用一句话概括江文的电影:“我就是为了这点醋才包了这顿饺子。”
      江文自己也坦言,他的电影,有故事还不够,故事他十天半个月就能想好,但里面的台词会打磨很久很久。
      “我跟编剧讲完一个故事,编剧说这能拍啊,你干吗找我啊。我说不能拍,故事当然我早就有了,但是电影你不能靠故事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很多电影拍得不好的原因。
      “你故事是个想法,可是里面的细节没有,台词没有。台词不是为了叙事对我来说,叙事就太简单了,那真的可以拍个无声片就完了。
      “台词对我来说是找寻他(角色)内心里,他自己可能都没有发现的那些角落,用那种相反的,经过掩饰的,甚至他不留神暴露出来的那一瞬间,让大家来洞察他的内心。
      “这样的台词才有意义。”
      这就是江文电影的魅力所在。
      《让子弹飞》的台词自不用讲,后面就是过了十年,都被观众翻出来反复咀嚼。
      程玉安最喜欢里面的两场戏,一是麻子第一天上任,汤师爷告诉他来错地方了。
      “晚了!前几任县长把鹅城的税收到九十年以后了,也就是特么的西历2010年了,咱们来错地方了。”
      “我倒是觉得这个地方不错。”
      “百姓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
      “劳资从来就没想刮穷鬼的钱。”
      “不刮穷鬼的钱你收谁的啊?”
      “谁有钱挣谁的。”
      “你当过县长吗?”
      “没有。”
      “我告诉告诉你,县长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拢豪绅,交税捐款。他们交了,才能让百姓跟着交钱。得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怎么才七成啊!”
      “七成是人家的!能得三成还得看黄四郎的脸色。”
      “谁的脸色?”
      “他。”
      “他?!我大老远的来一趟,就是为了看他的脸色?”
      …………
      这段台词后来被无数u主剪辑填词,足见其精彩之处。
      还有鸿门宴那段,观众看到的大概是三个影帝在酒桌上的博弈,说了一堆高深莫测的台词互相试探。
      但程玉安看到的是江文在这段戏里的镜头和光线。
      这段戏只有8分钟,拍了35遍,耗时一个星期,每次拍摄都是一卷胶片跑到底,耗费了十万卷胶片。
      这场戏的布景和光线很讲究,三台摄像机环轨拍摄,桌上的三个酒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场博弈要展开来讲,一万字都打不住。
      环轨拍摄最能表现人物的互动和博弈,你来我往,非常精彩刺激。
      鸿门宴这场戏基本上可以说是环轨的教科书。三个人物你来我往,装腔作势,虚实结合。
      牧之最后什么都没得到,一个人灰头土脸地骑着白马,一脸凝重。
      马拉火车又驶了过来。
      “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
      “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哈哈哈哈!!”
      牧之毅然打马跟上,赶赴另一场战斗。
      《太阳照常升起》响起,电影结束。
      谷齩  程玉安之前看了无数遍《让子弹飞》,今天在首映现场再看一遍,《太阳照常升起》的小号声一起,程玉安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真不是他矫情,这首曲子

第三百五十二章 《让子弹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