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对官员的考功正在进行。
辛无疾由于刚刚履新翰林编修,资历尚浅,升迁什么的暂时轮不到他,上级主官是他的座师,去江西主持乡试又没出什么问题,一个上佳的考评是少不了的,因此也不去掺和那些事儿,依旧是每日放了衙,便回来逗弄孙子。
这孙子还没起名字,评论区无人响应,还是‘宝贝‘宝贝地喊着,第二天是休沐,因此辛无疾难得的放松,抱着孙子就不撒手。
第二天就是冬至了,家里的薪炭宴礼啥的,他也不去管,就是上衙,放衙后侍弄孙子,要不说这古代的读书人幸福呢,就负责读读书,把书读出来以后,咬文嚼字就行了。
冬至,在本朝是个节日,俗称冬至节。
辛清纯把这冬至节,当做母亲节。
冬至节贺冬,最具特色的是“履长”与“隆师”。所谓履长,是指晚辈礼拜尊长,尤指儿媳献履献袜。冬至日的礼拜尊长不同于居常的昏定辰省,一定要铺排家宴,向父母尊长行礼。此外就是媳妇给公公婆婆献履献袜,这正是“履长”的本义。这种仪俗至晚在魏晋时便已形成了。比如,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中便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冬至,北方要吃饺子,而南方乡人必阖家做汤圆,即所谓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儿时和父母搓汤圆,汤圆用大米混合糯米,研磨成浆,压得半干搓圆,意味一家人团圆,和和美美,煮熟后拌着糖或豆粉吃。离乡之人想念亲人,也会吃汤圆遥寄思念,至今故乡有民谣唱道:
搓埘其搓搓,伊奶疼伊哥。
伊哥讨伊嫂,伊弟单丁哥。
伊嫂带身喜,爹妈齐欢喜。
孩儿段落脚桶下,伊哥马上做郎罢。
辛清纯头一天便找到哥哥商量,要把这冬至节过的热闹一些,遵从古习的同时,还要过得与众不同。
早在魏晋六朝时期,冬至就被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期,过“冬至节”的习俗更加盛行。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也要祭拜逝去的父母尊长。当时,冬至和岁首是同样重要的节日,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因此,辛清纯把这一天,当做前一世的‘母亲节。
这个时代,凡是读书人,大都知道有一篇《小雅·蓼莪》,文中是这样写的: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
第109章 冬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