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辛清纯可就苦多了,他在内阁分的是文书事宜,起草一些文告诏谕,转送下边递上来的奏章什么的。
全国一千九百三十六处驿站,全长三十万里的驿道,将两京一十三省的情况源源不断汇报道京城。什么北边俺答又要开始抢劫了,南边倭寇也在肆虐着,各地赈灾进展缓慢,过不下去的老百姓开始闹事儿,等等等等,事务繁杂,每天各部转呈过来的折子,少说也有上百件。这些奏折经过辛清纯之手,送给阁老们合议好了,阁老们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
辛清纯便将票拟过的折子,送到圣寿宫进呈皇上御览。偏偏乾秉帝好名声,又是位权力欲十分强烈的皇帝,事无巨细,每折必读、无事不问。
这正是皇上动动嘴,小兵跑断腿。辛清纯便要像走马灯似的奔波周旋于皇帝、阁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之间,厚厚的官靴一个多月就磨得不能再穿,一回家就累得爬不起来,连脱靴子的劲儿都没了。
可别小看这跑腿传话的差事,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比如说两个衙门打官司、架秧子,皇帝让辛清纯下去分别问话,那回话时辛清纯先回哪个衙门的都不算错,可先入为主,后入为客的道理,混成精的大人们不会不懂。
这只是一个例子,便足以说明其要害,所以不管是谁,只要想安安稳稳地当官,不管有事没事,就得赶着紧来巴结他,好预先给自己留条后路。
反正不管他是当值或者下值回家,身边总是围着一群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很小的官员,众星捧月似的追着,什么生子了、纳妾了、建房了、得宝了,总能想出名堂请他去‘赴宴。
给他送礼的更是不计其数,从笔墨纸砚,珍本书籍到古玩玉器,琳琅满目,什么都不缺。辛清纯是穿越而来,两世为人的他,当然知道如果自己不收,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安,虽然有些混蛋逻辑,但事实就是这样混账。
忙碌来忙碌去,倒是惹得段无涯等一众人纷纷抱怨。
辛清纯因为担了司值郎,已经许久未曾去三棵树与众人聚会了。
这一日,辛清纯又因为折子的事儿,到圣寿宫进呈乾秉帝御览。
乾秉帝看完票拟的折子,却是对辛清纯提起了中秋佳节的请客事宜。
没错,每逢重大节日,皇帝皇后是要请客的,想当年辛家父子第一次见乾秉帝,就是因为上元节皇帝请客,才召了父子二人面圣,也就是在那一天,辛清纯才作出了那《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啧,如此奢华的场景,在辛清纯的笔下,成了绝笔。
如同那首当年参加月明河畔文会时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样的成为绝响。在辛清纯之后,谁还知道如何作这中秋词和上元词?
中秋节,还有几日就到了。
这半年来,总体来说算得上是风调雨顺,再也没有发生过诸如日食啦、雪灾啦等等灾难。
因此乾秉帝便觉得日子过的顺了,把这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当做了大事儿要好好热
第180章 奉旨填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