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章 连锁撞击[1/2页]

星河余辉 星宇科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另外这颗行星的g值非常高,人类的机械设备在这种高g值的环境下效率会大打折扣,所以给它加装引擎是根本行不通的。
      经过科学家们的无数个日夜的演算和思考,出现了几个存在可行性的方案,不一定是完全可行,只是理论上有这种可能。
      第一个方案来自西半球一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提出的太阳透镜方案,这颗巨型行星表面覆盖着几十公里厚的冰川,只要有足够的温度,这些冰川就是很好的推进工质。
      建造一个巨大的透镜,在行星的侧方辅以高能量的光照,将行星上厚厚的冰川汽化,汽化的水汽可以充当推进工质,利用大型设备将这些水汽发射到星空中,慢慢地,行星受到反作用力的影响,就会逐渐偏移原来的轨道。
      难点在于这颗行星的质量大,引力也大,冰川汽化后会立即被行星的引力捕获,这颗巨型行星的直径约两万公里,质量21颗地球多一点,g值是地球的8.3倍,如此大的引力,这些水汽需要达到每秒将近29.5千米的速度才能逃逸。
      搭建一条超长管道,在管道中使用机器对气体进行多梯队转移,一位来自沙漠地区的科学家提出了透镜方案的后续,这个方案类似于以往地球人设想的太空天梯,理论上是可行的,可是很遗憾,人类目前的材料科技还无法支撑这样一条超长的太空管道。
      不过这条方案并没有被抛弃,而是作为备选方案之一,万一材料科技突然成熟了呢,现在的人类是病急乱投医,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可能性也不会放弃。
      不久后,一位雨林地带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这位科学家提出,利用小行星带建立连锁反应机制,以人类目前的手段只能驱动一些小行星,而小行星带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可以驱动的目标。
      先在某颗小行星上装上大功率的行星发动机,驱使它脱离原来的轨道,去撞击另外一颗较大的小行星,使其发生轨道移位,再撞击到一颗更大的小行星,以此类推,就像打一场星际版的台球,直到积蓄的力量足够大,当巨型行星到来的时候,刚好可以让木星的一颗卫星和它正面撞击。
      小行星带的星体数量很多,仅目前人类标记的就超过了50万颗之多,从尘埃大小到直径几百公里的都有,连锁撞击方案在小行星带的最终目标是谷神星,这颗直径超过900公里的矮行星也是小行星带的最大星体。
      经过一系列的撞击,谷神星将会偏移原来轨道,直接飞向木卫一,木卫一被撞击的时候,巨型行星也刚好进入木星的引力范围,它将利用木星的引力再次加速,到时候两颗星体如果计算无误的话将会产生剧烈的碰撞。
      即使木卫一的个头远不如巨型行星,产生的动能也足够让它的轨道发生偏移,哪怕只偏移0.1度,经过星际空间的放大,它和火星也不再会有交集,更加不会威胁到地球,最后的命运只会一头扎进太阳。
 

第2章 连锁撞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