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析小花文明提供的科技,加上我们自己的,一共有3个文明的科技树,融合这些科技树,看看我们的科技水平会提升到什么地步,现在我们人手不够,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方老,这件事由你负责,30年内,我要科学院的院士数量达到500名。”
“我一定尽力。”
“告诉大家,建造任务可以不用太赶,说不定等科技提升上来了,星海蛟龙就不太适合我们了。”
“明白。”
培养科研人员,这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些年舰队一直在东奔西躲,无法安定,新增人口数量不过几万人,教育体系也很不完善,让很多人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
方院士接手任务后,立即着手重建教育体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技是一个文明赖以生存的武器,而教育却是一个文明的重要根基。
想要在30年内将院士队伍扩大到500名,就必须有一个优秀的教育体系,方院士决定从娃娃抓起,着重培养一批年轻院士。
首先,方院士从工程师队伍中抽调了近两千名优秀工程师担任老师,舰队倒是不缺优秀人才,但缺少老师,起航的时候,可是一名老师都没有,后来七凑八凑的,还是有了几百名老师,但这些老师都是兼职的,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
加上没有教书育人的经验,教育成果可想而知,现在既然专心做这件事情,方院士就让这批工程师暂时放下所有工作,全心全意的为教育事业服务,坚持30年,30年后喜欢当老师的可以继续当,不喜欢的可以回到继续原来的工作。
这也算是赶鸭子上架了,工程师们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这对他们来说无疑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带娃娃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方院士亲自上阵,和这些工程师们一点点摸索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虽然大家都是外行,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况且舰队有地球留下的所有资料,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教育体系终于勉强走上了正轨。
方院士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人类对这个行星系的另外一颗行星的探测也在同步进行,但结果很遗憾,另外一颗行星十分贫瘠,除了黄沙还是黄沙,找不到一丝生命存在过的痕迹,元素种类也很少,不适合舰队利用。
水行星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大,舰队经过两年的探索,也仅仅找到一个水底山峰比较高,可山岭距离水面也有30多公里,不久前一些临时加装了螺旋桨的战舰将整个舰队拖到了这个山脊上。
水下活动,尤其是这种超深的水下,人类的科技根本无法适应,工程师们用加速环材料制造了几台小型简易的水下工程设备,以便采集一些样本进行分析,但无法进行大规模开采和冶炼。
加速环材料有一个特性,这个特性是针对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的,
第92章 自讨苦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