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小子不知其仙灵之气的成因,正要请师祖指点,若是能明白其中机理,或能从中领悟到不同的呼吸吐纳之法呢?”
屈原的本意正是想从黑茶的制作过程中,窥探这一丝仙灵之气的成因,茶叶本是草木之属,在离开树体之后,还能通过练制,产生仙灵之气,这个练制过程,必然是夺了天之工的。
屈原在后世人的眼中,只是一个诗家,顶多加上一个政治家的名头,却不知道屈原其实于修道一途,有极高的造诣和见解,不然也不会这么短短几十年就修到真人之境,他修道的见解,散见于他的诗篇之中,比如他在《远游》一诗中,就有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秽除。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的句子,这不是妥妥的道家修练之法又是什么,后面更是明确说道:
“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存,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这不就是道家的功法口诀吗?
屈原的诗作,梅绢前世并没有怎么读过,不过这一世拜了宋玉为师,宋玉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教过他,除了习字之外,屈原的诗是必教的,梅绢也因为修习了玄牝功的原故,记忆力和理解力超乎常人,对屈原这些诗作都能背下来,随着他道行的提高,对屈原的诗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故此才有请屈原指点,意图探究出黑茶仙灵之气的机理和成因。
在梅绢和屈原叙话的这段时间,姬如已经把茶砖切好,开水和茶具都准备妥当了,梅绢便一边亲自为屈原沏茶,一边把黑茶的制作过程详详细细地说了出来。
“喝这茶还有三口的讲究吗?哈,哈,我倒要试试,看有什么不同。”梅绢沏好了三口的茶水杯双手捧给屈原,并说了三口品茶之法,令屈原心怀大开,不由得按梅绢说的方法,三口把茶喝了,“嗯,果然别有不同,更容易捕捉到那一丝仙灵之气啊!”
“这样一壶茶,足可以冲二十泡,师祖慢慢品,等会我再带你老去看存放在那里的茶篓。”梅绢给自己也冲了一泡,陪着屈原品茶。
第169章 、请师祖指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