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墨把各村的名册打乱,交给别的村子的村长,让他们交叉按名册点了名。
又把百工和民夫们分成了两个团队。
让各村的村长们,先带着自家村的民夫们,使用原始的工具,肩挑手提。
清理掉倒塌城墙的碎石烂砖。
同时帮助城里的百姓,把他们倒塌的建筑垃圾也一并清除出去。
与此同时,他自己则把百工团队又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工种。
铁匠负责打造各式铁制工作和大型器械上的铁制构件。
泥瓦匠,则被他安排到了南山的窑厂去,负责兴建更多的土窑。
并维护好老窑厂,一方面为将来水泥的生产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建造城墙,也不可能全部都用水泥。也是需要大量青砖的。
因此他命令,利用现有的土窑,即刻开展青砖的烧制工作。
木工则被他重点安排在了城内的一间现成的木工作坊里。
这里原来是秦修德名下的产业。
因为地处城中间,并没有被此次的洪水波及。又是城里最大的一间木匠工坊。
因此杨墨毫不犹豫的就征用了这里。
杨墨不仅征用了秦修德名下所有的木制口工坊,连带其它各行各业的工坊。
只要对此次修复城墙有所帮助的,几乎全都征用了。
他不令征用了工坊,还连带征用了秦修德等几个大商人屯积在城内的大量的原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大批量的木料和铁料。
大小各种国辆,骡马,私人船只。
他告诉周师爷,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节约下大量的工时。
他知道,现在时间不光是金钱,还是郑仕弘头上的乌纱帽。
仅凭这一句话,郑仕弘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如愿以偿。
百工名册中的木工还不足五十个。
被杨墨分成了三队。
同时生产几种不同的木制器械。
这几种器械,都是对工程进度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的东西。
都由杨墨亲自手绘出详细的图纸。
然后交由经验老到的木工师傅,带领其它年轻的木匠进行生产。
杨墨的车厂团队已经经过磨合,这次基本上都被他原封不动的带到县城里来了。
他们中的大部分虽然没有匠户的身份。
杨墨也把他们留在了百工的行列中。
因为杨墨知道,他们的作用,已经远远大于一般的木匠。
为了不使自己的木工生产线暴露在其它同行的眼中,杨墨把车厂的原班人马单独安排在城中一处偏僻的工坊。
而把最大的工坊,留给了经验最为老到的木工师傅们。
同时,他还给三组人马都分了任务。
哪一组率先完成任务,将会得到杨墨承诺给他们的福利。
匠户们的福利种类也有很多。
比如工匠们视之如命的各种木工工具,木工器械,甚至将来工程竣工,多余的木料也可以作为一种赏赐。
三组木匠听了他的话,也都鼓足了干劲。
这次修城,他还引进了很多比较现代化的
第六十二章 工程启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