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四零章 人心向利[1/2页]

春游曲 复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官府帖出告示,劝说盗贼来降。
      但是过了数日,竟没有一个盗贼前来归顺。
      李世民向李渊分析没有盗贼来降的原因。
      他认为,只所以无人来降,是因为盗贼不相信官府会赦免他们的死罪,怕官府是诱降,没人愿自投罗网。
      李世民建议先说服几个盗贼头目来降,然后当作示范。有了示范,乡里便会口口相传,贼众就会纷纷效仿。
      李渊感叹,“盗贼头目皆藏匿乡间,我等到何处去找?”
      李世民笑道:“阿爷可曾想过?我等找不到,乡长、里正却能找到,说不定他们与盗贼还会有所勾结。”
      “阿爷可许下重赏,凡说动盗贼来降者,最高可赏十万钱。”
      “在明年正月之前,未有说动盗贼来降的乡长、里正,按与盗贼勾结论处。”
      李渊依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照李世民的想法去做。
      他责令县令、乡长、里正,务必于正月前劝说一定数量的盗贼投降官府,没有成效者一律免职查办。
      果然不出两日,即有一名乡长说动一个盗贼头目,带二百多人来降。
      李渊依诺奖赏这位乡长五万钱,授予来降盗贼头目八品勋侍之职,所有归顺的贼众皆编入军队、列入军籍,按官军士卒供应衣食。
      常言道,好戏难开。
      盗贼来降的势头一开,消息便在乡里之间口耳相传,盗贼头目们很快就听说,投降官府不但可以免去死罪,而且可以封官。
      于是,乡长、里正纷纷说动盗贼来降,李渊全部依诺予以封赏,将来降盗贼编入军队。
      过了正旦节,未出正月,绛州盗贼来降者达三万多人,李渊统率的军队也扩充到六七万人。
      这时已是隋大业十二年,当时天下已经大乱。
      就在李渊在绛州招抚盗贼之时,当年正旦节朝会,全国有二十余郡未派使者参加朝会。
      杨广无奈,向全国派出十二路讨捕使,讨捕盗贼,李渊由河东、山西慰抚使,改任河东、山西讨捕使。
      出了正月,李渊又发出告示,限未降盗贼十日内来降,超过期限未降者,不予赦免。
      十日内,又有少数未降的盗贼前来归顺,到了此时,绛州境内盗贼几乎全部归顺,未降者已是寥寥无几。
      李渊最后发出告示,凡举报未降盗贼者,官府予以重赏。
      匪首敬盘陀等人见大势已去,在绛州再也无法存身,只得逃往其它州郡。
      接下来春时渐到,李渊命地方官吏安抚民心,组织百姓从事生产。
      到了三月,李渊上书杨广奏报剿匪成效,然后率大军返回晋阳。
      晋阳春晚,夏历三月中旬才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观音婢原想着,这一个春天仍和往年一样,又要辜负这大好的春光,恰在这时李世民从绛州返回晋阳。
      观音婢依然没有忘记,李世民曾经答应过她,要带她饱览大好河山的承诺。
      她见外面春光明媚,就问李世民,“世民阿兄,这个春天准备带我到哪里去玩?”
      李世民深情地看着观音婢,问她,“你想去哪里?”
      观音婢想了想,似娇似嗲,说道:“听说石壁寺香火很旺,咱们不如也去上上香。”
      李世民将她像小妹妹一般宠着,温柔地摸摸她的头,笑着答应她,
      “阿婢妹妹想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时正好是个空闲的时候,他也想在爱侣的陪伴下,到外面散一散心。
      如今天下已乱,估计今后数年都要面对连年的征战与厮杀。错过了这个春天,再想陪着爱人轻松出去玩,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石壁寺在晋阳西南有一百多里。
      李世民想着世道混乱,想必路上也不太安宁。如果仅是他自己,去哪里都无所谓,凭他一身武艺,普通的贼寇来上一二百人,他也不惧怕。但是有观音婢同行,就要加倍小心,他必须要有万全的把握,保证观音婢的安全。
      这一日风和日丽,李世民和观音婢准备到石壁寺上香,他们也不想赶得太急,计划玩上两三日。
      李世民为防意外,弓箭、马槊全部带在身上,随从之人除了陆峥,还带了十个全副武装的扈从。
      观音婢带上覃兰、侍琴随行服侍,三人头上带着幂罗,在李世民等人的保护下乘马而行。
      李世民平时所骑的那匹宝马腾霜,赶起路来既快又稳,这次去石壁寺李世民就让给观音婢来骑。
      一行人出了晋阳城,沿吕梁山脚下的官道,不紧不慢驱马驶往西南隰城县方向。
      右边是层峦叠嶂的吕梁山,如今还是春寒料峭,依然满山萧索,新绿未染。
      左边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农人们已开始忙碌,准备当年的春耕。
      路上李世民和观音婢并马而行,边走边谈论两边的风景,感叹天下山川壮美,更觉乱世之中,百姓求生不易。
      观音婢心有所感,他对李世民道,“百姓如能安居乐业,谁愿去做盗贼?”
      李世民想起在绛州招抚盗贼的经过,也深有感触地道:
      “盗贼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不过为了有饭吃,有衣穿。我们这次在绛州,只用粮食和冬衣,就令几万盗贼烟消云散。”
      观音婢笑着和李世民抬杠,“世民阿兄,你怎能说几万盗贼烟消云散?应该说是变成了我们的几万大军才是。”
    &

第一四零章 人心向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