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显然金声桓并不太懂这些磅数的关系,但是李信却明白,要知道李信现在陆军所用的灭虏炮不过才三磅炮,正在铸造的所谓重炮不过是八磅炮。
这些战船上的火炮随便一门便可以碾压自己陆军所用火炮,果然海军的火力只能用陆军炮台去压制。另外,李信还清楚现在宁远城头的红夷大炮就是十八磅火炮,被关宁军认为是神器。
“四十二门,好家伙!这等火力足以碾压南边的海盗了。那可以搭载多少人?”
“需要驾驶操纵战船的水手一百二十人,炮手加辅助人员一百八十人,另外可搭载近战肉搏士卒两百人,最多能搭载五百人。”
李信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心想有这样一艘火力强大的大船加上身边的福船等中式战舰,足以与郑芝龙这些海寇在大海上争锋。
“总镇,此船尚未命名还请您赐名!”
金声桓见李信对这艘巨舰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于是请李信赐名,这本来就是李信应当做的事,金声桓故意说出来显然是有拍马屁的意思。
“就叫它定远吧。”
“平定远方,好名字!”
对于金声桓的夸赞,李信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作为“古人”的金声桓又怎么知道定远蕴含的涵义。
在近两百五十多年后的那场让中国人倍感屈辱的海战之中,定远以其强大的火力,厚实的装甲让倭寇哭诉“定远是永远无法击沉的。”
而在这场海战之前的十几年,当倭寇看到这艘军舰之后便暗暗发誓一定要击沉他,连小孩子玩的游戏都有一个叫做“击沉定远”的游戏。
可是到了最后倭寇也没法将定远击沉,可惜那个腐败的我大清拥有如此利器却败给了远不如自己的倭寇,让中华民族陷入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
现在自己给这艘大船取名定远就是为了缅怀当年的那些先烈,也以此来警醒自己不要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自己一定要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信作为主帅与金声桓等人一起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同时大量的水手操纵大船进行了试航,经过四五天的忙碌之后,李信才重新返回登州。
而就当李信在登州忙碌的时候,远在千里外的漠南草原之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青青草原之上一支大军已经悄然来到了大明宣府镇开平卫独石口堡以北,明明是一支大军表现却大为不同。位于中间的大营营盘扎的井井有条,丝毫不见混乱。
而在它们两翼的营盘却是人喊马嘶,看着比流寇的营寨好不了多少,这支大军正是由多尔衮、阿济格等人统领的清军大军。
那些秩序井然的营寨正是满蒙汉八旗,而混乱如同流寇的营寨则是跟随清军前来抢劫的外藩蒙古。在皇太极制定了征讨明朝的计划之后,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这支满蒙汉混合的大军开始行动起来。
第一百七十四章 巨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