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辈子快四十岁的周同到书院回炉重造,跟一群十几岁的少年同窗,他也实感无奈,但好在他适应的也很快,应付起事情来倒也显得轻松自然。
对于书院的生活周同说不上喜欢,但也不至于讨厌。
在书院中,除了小清外,他很少跟其他人有所交流,来这世界半年以来,通常都是他在观察着别人,而很少参与到其中,就像是一个旁观者,默默注视着那些点点滴滴。
看着从小就以“神童”之名享誉苏州的赵弘文每天早晨都要在溪湖湖畔诵读圣贤书,等柳芷荷经过时,再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诗词略有紧张的念着。
以期佳人可以回头一顾,可往往都只看到她冷漠的背影,留下失魂落魄的一个人咀嚼着没有味道的诗句,着实凄惨。
而柳芷荷呢,一直都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沉心于学习之中,不为外事所扰。
她本身学问很好,在书院中,若单论学业的话就连神童赵弘文也稍不及她,因此她在外素有“女才子”的称呼。
可要强的她却极为反感这个称谓,因为叫她“女才子”不还是在说她不如男的有才能吗。
柳芷荷从小熟读圣贤书,早梦想着能像她爹一样能够走上仕途,为官一方,为黎明百姓谋得一方净土,使民能吃饱饭,穿良衣,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可问题是她是女孩子,这在周朝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又从何为官。
柳芷荷也时常因为这个原因变成漂亮的“深闺怨妇”,恨自己不是男儿身。
在这一点上郑文儿倒是和柳芷荷“志同道合”,她爹希望她做个大家闺秀,平时也绣绣花,看看书什么的,不要一天天的舞枪弄棍。
因此郑途教她功夫的时候也总是敷衍,实在被磨得不耐烦了才指点一二。
而郑文儿却一向憧憬着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自由生活。平日里郑途管她也管得严,不让她跟着镖局的人出去瞎跑,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家里。
由此郑文儿行侠仗义的豪情无处释放。
每每看见同窗的张煜亦欺负小胖子王念,总要上前替天行道。
所以在书院里常常能看到一男一女围着溪湖追跑,男的在前埋头闷声逃着,女的在后边追边骂“耳贼休走”,直到男的实在跑不动了坐在地上气喘吁吁地求饶,“女侠饶命,再也不敢了。”
郑文儿这才心满意足的放他一条生路,而这还全是因为他叫了声女侠。
...........
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他们嬉戏打闹,看着他们为了理想而努力学习的样子,周同都会有种真实的感觉,会觉得温暖,好像生活就该是这样子的,好像人生就该是这样子的。
慢慢的,受到他们的影响,周同外面那层坚壳也开始变的柔软,也越来越融入到这个世界,行为也比以前“幼稚”许多。
一开始坐在学案前的时候,周同除了浑身的不自在外,脑子里也一点都不安分。没有了每天都看不完的数据分析,周同就拿周家为例做着前世的商业沙盘模拟,想着那些尔虞我诈的手段,想着那些瞒天过海的伎俩,一刻都没闲着。
而现在,他除了无聊的给论语标注标点符号外,再也不着魔一样整天想着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变化,周同也说不上好坏,但他却乐于享受现在的悠闲。
当然只有一件事除外,那还是周同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因为溺水身体才康复,周家老爷子担心孙儿便没让周同上学堂,安心在家养病。
于是周同便只能每日在院中无聊的发呆,赏花逗虫,翻书写字啥的,最后实在是忍受不了了,便拉着周家的大管事询问市场上各大商品的交易价格。
茶叶,瓷器,粮食,丝绸.....繁多的商品价格,周同一丝不苟的为它们做了详细的“k线图”.....
哎,权当无聊罢。
“k线图”如今已经很“长”了,放在后世大概能给专家们道貌岸然的来点技术分析。
呵呵。
时间在周同标注的点点画画之间也很快到了散学的时候,情不自禁的伸了个懒腰,把“k线图”插进书里,递给一旁的“书童”小清并吩咐道:“待会儿你先回去,告诉庸伯我去镖局练拳去了,让他不必担心。”
“好,但你也别太晚回来,练累了就回家。练武没什么好的,少爷你这么聪明,认真读书的话,将来一定能当大官的。”
周同笑着摇摇头,没有说话,心想你少爷我这辈子大概最不想做得就是当官吧。
叫上还在对着书犯迷糊的郑文儿,两人朝着镖局走去。
正途镖局。
“都动作快点,这批张家的货都要清点清楚喽。赶紧装完赶紧出发,必须在中秋节之前运达洛阳。”
郑文儿的亲爹郑途正指挥着一众师兄弟们往七八辆马车上搬运货物。
“爹,这又是往哪儿运货呀?”
郑文儿小跑过去拉着郑途的手撒着娇。
郑途瞥了一眼就看出他女儿的那点小心思,瞪了她一眼。
&nb
第3章 镖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