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固多矣。
      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载齐余边。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与今天的书籍相似。
      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式。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籍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以外三边载齐便可成书。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由于锁线比较繁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字典。现在大多采用先载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无线胶钉。它经济快捷,却不牢固,适合较薄或普通书籍。在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前后,很多书籍都是用铁丝双钉的形式。另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但铁丝容易生锈,不宜长久保存。
      精装书籍在清代已经出现,是西方舶来方法。后来西方许多像《圣经》、《法典》等书籍,多为精装。清光绪二十年美华书局出版的《新约全书》就是精装书。封面镶金字,非常华丽。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接和保护。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来脊多采用硬纸版做护封的里衬,形状平整。圆脊多用牛皮纸、革等较韧性的材质做书脊的里衬,以便起弧。封面与书脊间还要压槽、起脊,以便打开封面。精装书印制精美,不易折损,全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特别,选材和工艺复杂。
      另外还有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梵夹装(仿印度贝叶经的装帧形式,今天藏文佛经书仍用)和宋明以后的毛装(草装,粗糙、随便装订),不具特点。
      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逐步形成古朴简洁典雅实用的东方特有。
      开花纸南方叫挑花纸。据说这种纸产自浙江省的开化县,所以又叫开化纸。质地细腻,极其洁白,无纹络。纸虽薄而韧性强,柔软可爱。清代顺、康、雍、乾内府和武英殿刻印的图书多用开花纸。那时产量较多,质量也高。嘉、道以后的产品质量较前降低,数量也大减少。家刻本中也有采用,但为数很少。开花纸印本,美观漂亮,武进陶湘最喜欢收藏殿版开花纸印本。

就是想偷个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