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黄麻纸,色略黄,有的比白麻纸厚些,其性能与白麻纸相仿佛,看起来更显粗糙一些。无论哪种麻纸,纸纹(俗称帘子纹)都比较宽,约有两指左右,也有的纸纹不太明显。宋朝印书多用这两种麻纸。
近代和元朝初期印书和宋朝末年大致相同,据传本所见,采用黄麻纸的比较多些。元末印书的麻纸,纸纹却变窄了,只有一指左右宽度,纸的粗细薄厚及坚韧性能与宋朝麻纸没有多大区别。直到明朝初期,仍有用麻纸印书的。麻纸对风吹日晒也有很大抗性,所以有些宋元印本,流传至今将近千年,犹完整如新。
宋朝时候,福建建阳县是一个刻书中心地区,造纸工业特别发达。建阳县麻沙镇所出产的纸名麻纱纸。色稍黄,没有纸纹。薄厚韧性与麻纸差不多,宋版麻纱本多用此纸。
蚕茧纸有两种颜色,一种洁白如玉,一种呈乳白色。质细而薄,有光泽,从表面看来颇与丝绵相似,韧性很强,元朝印本中,有少数用蚕茧纸。
罗纹纸,颜色洁白,质地细薄柔软。有显著的横纹,看上去与丝织的罗绸一样,所以叫罗纹纸。这种纸的出产时代已久,宋元明清各代都有,并用以印书。但宋元本用罗纹纸印刷的,传到今天的亦属罕见。明清印本中有时还能见到,如雍正间武英殿本《唐宋诗文醇》,席启寓刻的《唐百家诗》,是用罗纹纸印的。郑西谛先生印的《中国版画史图录》,其中一部分是用旧罗纹纸印的。
棉纸,南方称皮纸,有黑白两种。白棉纸颜色洁白,质细而柔,纤维多,韧性强。黑棉纸色呈黑黄,韧性稍差。明代前期印书多用棉纸。嘉靖以前所产棉纸比较细薄,隆庆以后就稍显粗而且厚。用棉纸印书的比重也在为减少。清初还有少数用棉纸印本,以后就更少见了。
这种棉纸,因为是贵州土产,所以得名。颜色灰白,不太漂亮,薄厚中等很匀称,棉性大,纤维粗,质地松软,使用起来能够持久延年,印出收来不甚美观,故未被广泛采用,只有清末时贵州、云南的印本书,一部分采用这种纸。
也是因产地而名。颜色白而略呈黄色,薄厚不太匀称,粗糙却绵软有韧性,印书采用不广泛,只有清末民初河南本省地方志书,一部分采用了这种纸。
颜色灰白,比贵州棉纸稍厚。韧性较强,质地略细,印书没有广泛采用,清末印刷地方志书有的采用。
颜色稍黄,故又统称黄纸。其制作原料主要是竹子,故名竹纸。宋元时期即有出产,纸性稍脆,韧性较棉纸差。宋元以至明初,间有使用印书的,但为数很少,明嘉靖以后,直到清朝,用竹纸印书的最为普遍。
梗棒纸是元朝末年印书所采用的一种纸,也属于竹纸一类,质地粗糙,纸面涩滞,背面多碎草屑,厚而且脆,古书业把这种纸叫梗棒纸。以后用这种纸印的书,传书中已不多见
第三十八章 腿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