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派对上,遇到一个人和你打招呼,你却完全不记得他是谁了。
他走过来开启了一段对话,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大多数人会选择先沟通几句,试图唤醒一些回忆,如果实在唤醒不了,有可能会找个理由走开,或者想方设法地套取更多信息。最后很有可能谈话结束了,你依旧不知道对方是谁。以前的我也会这么做,但现在再遇到同样的状况,我就会很直接地跟对方说:“对不起,我真的忘了你是谁了,我们能重新认识一下吗?”仔细想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转变,原因大概有三个:第一,谁都不是傻子,你如果真的不记得了,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可以被对方隐约察觉到的,有的人会主动再介绍自己,有的人则继续装傻,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
第二,既然对方过来和你主动说话,无论你是出于维护一段关系,还是联络一下感情,总归双方的一个共同诉求是彼此相识且有意愿保持下去。
第三,如果对话已经结束,你还不知道对方是谁,那刚刚已经发生的这场沟通除了貌似缓解了表面的尴尬,并没有起到任何实际的作用,毫无意义。太过直接也好,简单粗暴也罢,它都属于我理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因为沟通过后有问题被解决或有共识被达成。“对不起,忘了你是谁了,重新认识一下?”虽然这句话对气氛有一定杀伤力,但它起码能确保我们的谈话不会陷入内容上的僵局。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尴尬?在我看来是体验层面的不平衡。我们讲沟通,常常会把“不要让对方尴尬”作为沟通的重要前提。但无论这个前提多么重要,都不能因此而牺牲了内容,或者牺牲了效率。
第204章 貌美无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