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广鸿的年龄一点一点长大,他慢慢明白了很多事情。
首先,他生活的这个小城叫做渠犁城,是渠犁国的王治所在,名义上受大汉帝国和渠犁国王族的双重管辖,实际上,渠犁王族几乎没有了任何权力,徒有虚名罢了。
而他的父亲名叫李适,是大汉帝国派驻西域的一个官员——渠犁屯田副使、轻车都尉,领正兵三百,辅兵若干,隶属西域屯田使者、屯田校尉郑松大人的辖下,而郑大人则从属于大汉帝国西域大使、五威左率都尉麾下。
由于郑大人的治所设在轮台,一年过来渠犁城的次数,也不会超过三次,所以,他的父亲李适,就成为大汉帝国负责渠犁城一应军事、民政事务的最高军政官员,是实际上的城守大人。
渠犁城东南与且末,南与精绝接,西有河、至龟兹五百八十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东西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大汉帝国控制辽阔西域地区的两个楔子之一——一个是渠犁,另一个则是轮台。
渠犁城位于孔雀河以东三里之处,河流绕经该城西北南三面,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河套,因此,这个地方历来土地肥沃、水草茂盛,非常适合耕种,随着近十几年来汉军在西域的不断胜利,渠犁城周边的局势越来越稳定,吸引了陇西和关东地区大量的农民向此地迁移,同时,随着汉帝国的声势日益浩大,有周边不少的小部族,整族东迁,投奔而来,被安置在渠犁城周边地区游牧、屯垦。
近些年来,在李适的苦心经营下,随着大量的农田被开垦出来,渠犁地区的粮食产量年年攀升,由以前的不足五万石(注1),迅速增长为近40万石,被誉为西域粮仓。
渠犁城周长两里,在西域算是很大的城池了,城内计有住户130户,约近1500人,这些仅仅是城内的各种坐地商人和经营客店、食肆、酒肆、医馆、铁匠铺等营生的商人和手艺人,城周围还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农庄、果园、马场,甚至还有专门承接货运的马队、驼队,再加上屯田的庄子,他父亲李适的治下之民,接近三万余众,这在西域,算是非常强大的力量了!
这还不算往来游牧的牧民、常年过往的商队、以及穿梭经过的大大小小各种使节团,这些抱着各种目的路过此城的旅人,通常都会在这里休息上十天半月的,一方面是补充各种给养和物资,让疲惫不堪的马匹、骆驼和伙计们好好地恢复一下体力,以备前方更加艰难的旅途,另一方面,也是在此地进行最后的贸易,根据现在的行情,将利润不高的货物卸下,转为采买一些值钱的货物,将此行的利润最大化......
因此,渠犁城现在已然成为西域最重要的商贸重镇和粮食基地之一,其繁华和富庶程度日甚一日!
自博望侯张骞张子文老大人畅通西域诸国以后,大汉帝国派往西域各地的使者、和西域各国派往长安的使者络绎不绝,各族商人也频繁往来于内地和西域之间。
由于人烟稀少、道路艰险、连年征战、盗匪猖獗,交通往来的使者和商人,屡有伤亡。
为了保障这条重要交通要道的安全,太初四年(注2),大汉帝国皇帝下诏,设置西域屯田使者校尉,率士卒数百人,在轮台、渠犁一带屯田积谷,剿灭盗匪,以供应出使西域的使者及兵卒所需,顺便守护道路,绥靖地方,化被万方,以慑不恭!
不要小看李适的这三百兵,这可是西域最精锐、最悍勇的军事力量!
这三百战兵,每人全身铁甲,执刀、枪、弓各一,飞斧三把、短矛六柄,铁头羽箭若干,每人配备三匹马,其中两匹为可供轮换骑乘的战马,一匹为驮运兵甲粮草的驮马,急行军时可日行数百里!
另外,这支部队还配备了不少于50人的辅兵,辅兵也是一人双马,方可保证其能跟上大军行进的速度。
每当李适大军出击之时,千马嘶鸣、蹄声滚滚、喧嚣尘上、蔚为壮观!
这些战兵主要是来自陇西李家招募的精悍男丁,以及李适招募的本地胡人勇士,大约各占一半,所以,在官方兵册上,只能看到渠犁城报备的150兵的额员,其实,李适的真实兵力要双倍于记载之数!
要知道,供养这样的一名战兵,人吃马嚼的,一年需要耗粮百石,三百精兵,就需要耗粮三万石,着实是不小的负担,反正朝廷只负担兵册上的军士耗用,只要自己能养的起,李适爱招多少,是没人管的。
李适之所以要多养这么多的兵,那就要说起他的家族来了!
李适来源于一个著名的军功家族——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在秦时期,就长期肩负着护卫边疆,抵御匈奴的重任。至当今皇帝在位时,凭借飞将军李广的名望和大丞相李蔡的政治地位,陇西李氏誉满天下、威震西域!
陇西李氏发迹于秦始皇时期的陇西侯李信,他奠立了陇西李氏以武兴家的家风传统。至汉时,李氏家族一直在陇西默默积蓄力量,同时也成为陇西大族。
李家儿郎长期为国驻守西域,立下了累世功勋。秦大将军、陇西侯李信的功勋自不必说,李信的儿子也不下其父!
李信之子为汉大将军李超。李超之子为李仲翔,先后任河东太守、征西将军。李仲翔之子是李伯考,先后担任河东太守、陇西太守。李伯考有二子,长子李尚,担任成纪令,李尚之子便是飞将军李广;次子李向,李向之子是汉丞相、乐安侯李蔡。
不过,元狩四年(注3),六十岁高龄的飞将军李广因迷路而延误军机,揽罪自刎,元狩五年,李蔡被人举报侵占景帝陵寝问罪下狱,不堪折辱自刎而死,自此,陇西李氏声威严重受挫......
李适出身陇西李氏的支脉,按辈分算,他应该叫李广和李蔡二人为族叔,算是李氏宗族中辈分比较高的人。
不过,与其辈分不相称的是,他在李家宗族的地位却很低。
李适的父亲是李广的族弟,比李广小三十多岁,常年跟随飞将军征战西域,而李适的母亲则是焉耆的一位贵族小姐,是他的父亲从一次征战中俘虏回来的,后来纳为妾室,生下了李适。
陇西李氏自从
第314章 思迪科埃穿越重生记(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