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1章 同为异臣和苏武牧羊[2/2页]

开局重生穿越带系统,手搓核聚变 歪歪优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速之客。
      这几位不速之客,除了带头的男子以外,皆是一副匈奴人的打扮,他们是专程前来拜谒这间小木屋的主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这几位匈奴打扮的人各自报上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老人顿时欣喜不已,连忙让自己的妻子煮水沏茶,所谓的茶,看起来就是一些枯黄的叶子,但是众人皆不以为意,欣然恭敬接过,甚至还夸张的称赞味道好......
      这位老人,就是“在汉苏武节”中的苏武。而那个妻子就是在北海边上陪伴他度过艰难岁月的匈奴女子、上上代单于赐予他的女奴。很可惜,这名女子不仅连名字都没有,苏武与她还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苏通国,直至今日,连她曾经存在过这个事实,都是通过苏通国这个混血儿子,才被后人知晓。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他父亲苏建曾三次随卫青出击匈奴,立功授勋,而苏武受其父庇荫,被任命为郎中。
      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刚即位,向汉帝国祈和,并请和亲,苏武受命出使沟通此事。但当苏武抵达瀚海王庭以后,因匈奴贵族的普遍反对,且?侯单于反悔了,准备草草打发苏武归汉,就在此时,苏武的一名属下,参与了一场匈奴的未遂政变,因而被其扣留,迫其投降!
      单于为什么不杀死这些使者呢?
      主要因为当时汉帝国的强大,让匈奴很崇拜汉朝官员,认为这些人都掌握了某种使国家强大的秘密,因此,这些汉人的投降,关系着匈奴的国运,以前抓获的都是武将,好不容易搞到一个文臣,还是皇帝近臣,那就不能轻易放过!
      不过,单于低估了苏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苏武都没有屈服。单于只好把他流放到北海边去牧羊,给他的羊都是公羊。单于还告诉苏武,等到公羊下崽他就可以归汉。这无异于告诉他,这辈子只能客死异乡了。
      于是,苏武手持脱了毛的汉使节杖,在北海边一待就是十七年!
      苏武虽然是个文臣,但是多年的流放生活,他学会了很多!
      公羊自然不能下崽,只能越养越少,于是为了生计,苏武不但学会了织网打鱼,还学会了设置弓弩机关打猎。于?王有次来北海边牧守,见了苏武的渔猎工具,甚是惊喜,命人全部学会以后,作为交换,赏赐了他很多牛羊牲畜,苏武至此生活才有了点起色,不再朝不保夕!
      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几年,苏武的牲口陆续被与匈奴为敌的丁零等部落抢走,他的生活再次穷困潦倒、渔猎为生,直到李陵的到来。
      李陵被派来北海,一方面是对付北方野人,牧守边疆,另一方面则是让他劝降苏武。
      李陵本来不愿意见苏武,这并非因为两人交情不好,而是交情太好,李陵因为投降匈奴而感到羞愧,和苏武相比,他无地自容。但是单于硬是命令李陵前往探望苏武,希望李陵能劝说苏武归顺匈奴。
      李陵劝苏武投降匈奴,可是苏武却岔开话题,询问自己亲人的情况,但是,李陵的回答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苏武的头上。
      李陵说:
      你的哥哥苏嘉因为大不敬的罪过,自刎而死;你的弟弟苏贤因为办案不力,服毒自杀;你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我为她送葬后,才出兵讨伐匈奴;而你的发妻,在你被扣押的第二年,就已经改嫁;至于其他人,生死都是未知数。
      即便这样,苏武依然坚持他的立场,至死不降匈奴!
      当李陵再次来到北海,将汉武帝驾崩的消息告诉苏武的时候,苏武悲痛欲绝,呕血数升......
      李陵很难理解苏武对汉武帝的感情!
      他从小就接受军事教育,读书的同时,也要进行军事训练,平日里很多时候都会与士卒待在一起,其爱恨情仇更直接、更纯粹,因此他理解不了像苏武这种文人对皇帝的愚忠,但是他从苏武的身上,却隐约理解了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这样忠诚于皇帝、并将这种忠诚上升到信仰程度的臣子,哪个皇帝不喜欢?
      现在,李陵将李广鸿和张明善也领来见他,其实隐含着一种恶趣味,他就想看看像张明善这样的文人,对上苏武这样的儒生,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结果很让他失望,张明善这个老狐狸,竟然和苏武相谈甚欢!
      张明善仿佛完全忘了头前跟自己说过的“虽非汉臣,也未受皇恩”的那些话了,反而是忠君爱国那一套张嘴就来,言语里还夹杂着对苏武持节守制、效忠汉室的无限崇敬,还从至死不渝、坚贞不屈,为万世之楷模的高度进行了毫无保留的赞扬,甚至连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都搬出来了,劈头盖脸的就往苏武的头上套,看的李陵是目瞪口呆......
      一边的李广鸿就暗暗觉得好笑!
      自己这个堂哥,心思还是太直落了!
      李陵虽然比自己大了三十多岁,但是这眼界,却是不太够呀,像恩师这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聊半天的人才,自己部落里至少还有十好几个呢,而且他们更过分,还能分别用汉、胡、匈奴三种语言跟你聊,就问你过不过瘾!
      要不说李陵率领着5000士卒,最后还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背主之名,虽然至今仍然做一副汉家儿郎打扮,却已经身心皆为匈奴人所用;而自己这帮子人,从头到脚全然看不出一丝汉人味道,但却仅以88人的微弱势力,历经两年,发展出一股万人规模的势力,依然像一把匕首,插在了匈奴人的心脏上了......
      他想起了恩师曾经和他说过的一段话:
      “评价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都做了些什么!”

第321章 同为异臣和苏武牧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