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之,以摄敌之魄,令其胆丧,但这次出兵却是双倍再双倍,实际出动了也就四万人。
李广鸿派人假扮匈奴逃人,向汉帝国通报了左贤王和右谷蠡王的虚实,他们说是十万大军,其实根本不可怕,这十万人其中一大半都是老弱病残,基本能上马的,都被充军了,因为连年战争,左贤王和右谷蠡王部族中的战士都快死绝了,拉人充数而已,他们率领的那50万部众,其中女子就将近35万人,根本不足惧!
这样的实力对比之下,汉军竟派出四万骑,真是谨慎过头、高看他们了,是个人就就会打
没有丝毫悬念,常惠率军大破匈奴,斩首四万余级,匈奴北逃!
原本被打的跟孙子似的乌孙国主这下也来脾气了,翁归靡亲自率领翕侯以下五万多骑兵,从西南方向进入到右谷蠡庭,俘获三万九千多人,缴获马、牛、驴、骡、骆驼五万多,羊六十多万,共计七十多万。
此战后,西域各国震怖,对汉帝国的恐惧到达了新的高度!
试想,匈奴打乌孙跟杀鸡一样,而汉军打匈奴则跟屠狗无异,作何取舍还用说么?
乌孙再也不敢首鼠两端,彻底臣服于大汉帝国,而左贤王和右谷蠡王的势力烟消云散,二人也不知所踪,不知道是死于战场还是逃走了,反正以后就没了动静,其麾下的部众大量被吸纳入乌孙、车师等西域地区,另有近五万年轻女子被押解至敦煌、酒泉、张掖一带,分给士卒为妻妾。
汉宣帝因常惠获此大功,封其为长罗侯,并以为,文官带兵打仗比武将丝毫不差,还对皇帝忠心,以后打仗就让文官领兵,就此埋下了汉帝国军力日逊的种子......
以史为鉴,有时候错误的成功,比正确的失败更加贻害无穷!
这次乌孙之战,彻底将匈奴帝国的信心打散了,从此以后,匈奴在昭、宣帝朝,已经不能对汉帝国造成威胁,小规模入侵,仅靠边郡郡国兵就足以应付。
到了公元前70年,一度出现过这样的奇观:汉帝国派了三千人,分成三队,深入匈奴,竟然俘虏了数千人,而匈奴从头到尾都不敢组织抵抗。
随着匈奴国力、军力的衰弱,其内部的四分五裂,对外霸权也全线崩溃,少数还顽固站在匈奴一边的,或者在汉匈之间摇摆的西域小国,这时候也基本都跟匈奴划清界限,接受汉帝国的保护。
公元前70年,汉帝国正式恢复在渠犁和轮台的屯田,并屡次遣使出使西域各国,各国皆心悦诚服!
公元前68年,汉帝国派侍郎郑吉率兵在车师屯田。并命郑吉护鄯善以西南道,即统管天山以南各地,成为了西域各国的“太上皇”!
郑吉,便是李广鸿之父李适的前上司郑松之子,熟谙西域形势,也了解一些匈奴帝国的变故,真算起来,他跟李广鸿也算是从小认识,算是通家之好。
郑吉有这样的后台,那还怕啥,有事就派人找李广鸿帮忙,立点军功、震慑西域小国那都不叫事。
就在他接任的这一年,李陵和壶衍?单于相继病故,在李广鸿和卫律的筹谋下,让壶衍?单于的弟弟,新任左贤王继位,称虚闾权渠单于,但是实际权力却掌握在壶衍?单于的颛渠阏氏手上。
这位颛渠阏氏是卫律和壶衍?单于的母亲为其挑选的,其父也是匈奴一个颇具实力的贵族左大且渠。
这位颛渠阏氏根据草原风俗,改嫁虚闾权渠单于,嫁过去也是颛渠阏氏,为虚闾权渠单于不喜,常起冲突。
话说,这正是李广鸿想要看到的效果。
第二年,卫律病故,虚闾权渠单于终于不顾一切的废掉了颛渠阏氏,恰逢该年连遭雪灾,于是各部落纷纷以单于不贤,擅废阏氏,遭到天谴,掀起了长达四年的叛乱,直至虚闾权渠单于无奈之下,复立颛渠阏氏,这才慢慢平息。
这场叛乱纷争,让原本没有受到匈奴内战的东部地区也陷入动荡之中,人畜死伤无数,大量叫不出名字的小部落消亡,大的部落也损失很大,进一步激化了匈奴内部矛盾,西?洳康燃父霾柯洌?嘶?烟痈胶海??霾菰?破鹆说谝淮舜文咸雍旱酃?姆绯薄
至公元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病死,颛渠阏氏因前与右贤王屠耆堂私通,遂与左大且渠都隆奇密谋,擅立屠耆堂为握衍朐?单于。
握衍朐?单于重用颛渠阏氏弟都隆奇,尽诛虚闾权渠时用事大臣刑未央等,又贬斥前单于子弟近亲,虚闾权渠子稽侯珊被迫投附妻父乌禅幕。
自此开始,众多不服的草原贵族群起反叛,纷纷自立为单于,草原打成了一锅粥,史称“五单于争立”!
公元前60年,日逐王先贤掸迫于无奈,打算降汉,派人与郑吉联系,郑吉即发渠犁、龟兹诸国五万人迎接日逐王,日逐王率领仅存的一万二千人、大小头目十二人随郑吉到了河曲地区,后又带日逐王及部下到了长安,封其为归德侯,后来老死在了长安。
公元前60年,汉帝国在乌垒城(即轮台)建立西域都护府,郑吉为首任西域都护,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汉之号令班西域矣!”
自此以后,西域成为了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前54年,郅支单于击破闰振之军,乘胜追击呼韩邪单于,据漠北王庭。呼韩邪单于不敌,南下向汉称臣归附,随后,其在汉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反击郅支单于,将其驱逐到中亚康居北部一带,呼韩邪单于重新占据漠北王庭,并臣服于汉帝国。
公元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
后来,呼韩邪单于亲自入长安朝贡,并自请为婿,皇帝遂将宫女王昭君赐之,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
呼韩邪死后,其后裔遵从他的遗嘱,与汉帝国始终保持友好关系,而匈奴人也渐渐汇入了华夏民族的大家庭。
自秦汉两代,北方汉人征战了两百余年都未能解决的匈奴问题,在短短四十年间,在宣、昭二帝奉行收缩防御,几乎没有大的战事、甚至实质上从西域退兵的情况下,彻底解决了!
后世常常疑惑,漠北草原和广大的西域地区,与中原拥有着截然不同的天文地理、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甚至连相貌也颇多不同,为何却能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始终归于王化,不曾长期分裂?
因为正是有诸如墨家西脉这样的谋局者,在背后默默布局谋篇、深谋远虑,为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植入了华夏文化内核和“尚合”、“尚同”、“兼爱”、“非攻”,天下归于一统的思想基础,使任何任何分离主义主张都得不到人民的广泛支持。
而这一切的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导演者——墨家西脉,已经悄无声息之间,按照上代矩子张明善的遗嘱,向西、向西、不断地向西,开始了他们新的征程!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第325章 匈奴衰亡与西域归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