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一年,贵霜帝国都城高附(今喀布尔)城郊一所戒备森严的大庄园里,气氛压抑,从坐落在庄园中心的一间大屋内,隐隐传来了啜泣之声,而在这件大屋的外面,黑压压的跪了一大片人,皆是伏地不语,面露悲戚之色。
在这间大屋的东厢房里,苍老的李广鸿安静的躺在床榻上,床边也是跪满了人。
此时的李广鸿已经是98岁高龄了,在这个时代是极其罕见的高寿,更为难得的是,就在前两年的时候,他依然是耳聪目明,头脑清醒,虽然他早在10年前87岁的时候,就交卸了墨家矩子的职权,但仍以长老的身份,参与墨家重大事务和战略的决策。
早在公元前60年,匈奴帝国“五单于争立”,以及汉帝国建立西域都护府以后,墨家就承继张明善的遗志,开始继续向西经略,在策划了一系列事件以后,原本远离中原的康居帝国(现今的哈萨克和乌兹别克大部),彻底臣服于汉帝国,即使后来汉帝国衰落,中原板荡,依然没有动摇其效忠的态度,直至康居帝国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其地所居之民,依然对华夏后续的中央政府保持世代友好,甚至在唐太宗执政时期,还多次派遣使节,强烈要求并入大唐帝国版图,最终被唐太宗拒绝后,其使节还曾哭泣着抱怨汉人嫌弃他们,不接纳他们。
康居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强国,其祖先长期活跃在这一带,曾经阵斩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先后征服米底、吕底亚和巴比伦、被《圣经以斯拉记》记载为古列王、自称世界之王的居鲁士大帝,算是中亚地区的小霸王。
康居也是由游牧部落联盟构成的国家,与匈奴有着相似的习俗和信仰,因此世代与匈奴友好,多次派出援兵帮助匈奴与汉朝交兵。李广利讨大宛时,康居也曾经试图派兵支援大宛;陈汤在征讨匈奴郅支单于的过程中,就击败了康居王派来帮助匈奴的一万骑兵,那为什么后来会出现对汉帝国近乎180度的态度转变?
无非就是几点原因:
首先就是随着大量匈奴人被汉帝国和呼韩邪单于联军驱逐进入了康居东部地区,匈奴文化和其背后的汉家文化也被带倒了这里,迅速得到了普及并深入人心,慢慢的,汉帝国成了他们想象中的理想国,再也兴不起对抗的意愿了。
其次就是汉帝国彻底控制了西域地区,等于扼住了东西贸易的脖子,这条被后世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通道,当时可是能够决定一国生死存亡的大事,一旦汉帝国对康居进行贸易禁运、或者其他针对性政策,康居就会很难过!
第三个原因就是在他们的背后,更遥远的西方,一个比他们还强大的国家突然冒起来,并屡次对他们进行攻伐,迫使其向汉帝国靠拢,这就是贵霜帝国!
当时墨家决定向西经略的时候,对进军的方向,曾经有过争论:
一派认为应该跟随着匈奴人的西迁,进入康居国,将墨家在匈奴帝国的故事,再重演一遍,迫使其分崩离析,一部分人归附大汉,融入华夏,而另一部分人继续西迁,像是鞭子一样,策动民族的西进运动,彻底将威胁中原的国家扫荡一遍。
而另一派则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引用了远交近攻的例子,指出康居帝国远离中原,保持其国家完整性和主体民族的稳定性,并通过各种手段使其亲近中原王朝,更有利于实现墨家的战略目标。
墨家通过四十年的不断探索,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很大,在遥远的西方,不仅有贵霜帝国,还有大食(阿拉伯帝国)、安息(波斯帝国)、天竺等等,更有拥兵百万的大秦(罗马帝国),国家之多数不胜数。
特别是大秦,格外让他们感到忧虑。
“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着素衣,妇人皆服珠锦。……王城方八十里,四面境土各数十里。胜兵约有百万,常与大食相御。……”
常备兵力百万,这个力量中原王朝固然不惧,但是一旦正面冲突,必然又是生灵涂炭、断壁残垣!
因此,这一派的观点就是在汉帝国的周边,建立一连串的国家,为中原之屏藩,帮助大汉帝国抵御西方国家向东的扩张!
因此,一个完整的康居王国,一个以游牧部落和匈奴人为整体的草原国家,更有利于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这正是鬼谷一脉远交近攻政策的精髓!
最后,经过李广鸿的深思熟虑,决定在主要采纳后一派的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优化,将“策动民族西进运动”的建议融合其中,制定了未来墨家的百年奋斗目标:
那就是全面进入西域西部地区,建立一个相对强大的、南北狭长、类似扇形的大帝国,为西域守卫西部门户,为汉家消化融合西域地区,创造百年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还要实现对康居帝国的背后威胁,确保其不成为汉家威胁的同时,压迫康居彻底倒向汉帝国。
为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让对汉家相对熟悉的匈奴人,逐渐占据康居社会主流,而原本作为康居王国主人的斯基泰人,就让他们进一步向西方侵袭,从而驱动着民族梯次向西,不断动荡,保证中原王朝,始终处于不受西方威胁的安全状态。
李广鸿的这一政策,经过墨者的讨论后,认为可行,得到了绝对多数的支持,并在此后的近六十年里,不断付诸于实现!
贵霜帝国由大月氏五翕侯之一贵霜翕侯部落建立。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一带,张掖至敦煌地区,势力强大,是匈奴人的宿敌,互有胜负,后来随着匈奴帝国的崛起壮大,月氏人被迫不断西迁。公元前160年左右,月氏人再次被匈奴及匈奴支持的乌孙击败,西迁至中亚阿姆河流域,即后世的中亚阿富汗地区。
公元前130年左右,月氏人征服了巴克特里亚(由希腊人在中亚建立的国家),并屠杀和驱逐了当地塞人,进而统治了整个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国,共同抗击匈奴,找的就是他们。后来,大月氏部族一分为五,贵霜便是其中一部。
经过事先的反复试探和沟通,最终墨家选择了居于大月氏东部山区的贵霜部落作为经略目标,因此,公元前50年左右,李广鸿领导的墨者集团,除留下少数人掌控匈奴帝国局势以外,大部分进入了贵霜部落领地,跟随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忠诚于墨家、受教化程度比较高的几个部落,以及一万名精锐的匈奴骑兵。
进入贵霜部落领地后,墨者集团一方面帮助贵霜这个相对弱小的部族巩固领地和修建城池,另一方面则再次以教育为抓手,展开了对贵霜部落的改造。
公元前40年,经过10年左右的经营,贵霜部族已然成为大月氏五部族中最强大的一脉,并已经将其中两脉吞并,迁都高附,并从贵霜部落翕侯的子孙中挑选了一位“学霸”,担任贵霜国王。
公元前30年,贵霜完成了对北部剩余两支大月氏翕侯的攻伐,正式完成了大月氏部落的统一,建立了贵霜帝国,其国王改成大王,意味着王中之王,并首次派使节出使长安,结果因为关内大雨和?踝谄鹨澹??煌ǘ暇??坏靡阎型痉祷兀?祷氐氖焙颍?勾?乩床簧儆幸馇ㄡ愕穆の魅耍?涫盗艘蚵?な奔涠?鸾ハ∩俚哪?液喝顺稍薄
公元前20年,贵霜帝国彻底完成了革新,废除了草原部落的陈规陋习,建立起了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为十诫的贵霜帝国文化核心,并仿照汉制,采取了分封与郡县制相结合的官僚体系,同时废除了诸侯继承制,分封管理各地军政大权的最高领导者,被称为驻某地总理政务和督促军务大臣,简称“总督”,并开始向北攻伐花剌子模和康居帝国。
 
第326章 广鸿终老与历史真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