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各种欲望里,只有当这个欲望看似不那么遥远,经过努力而又可以实现时,那种追求的快感,才使人感到快乐和满足。
高征宇终于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这是一辆二八式永久牌自行车,上海自行车厂出产,锰钢,半链盒,双面转铃配置。崭新的二十八寸镀铬车圈和黑色烤漆的梁架,在太阳底下泛着令人陶醉的光。车身遍布的永久商标,任何时候看上一眼,都令高征宇感到熨心。
要知道,按照一凤凰、二永久、三飞鸽的自行车品牌排序,永久当时可是占了第二位置的。
这三个品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人眼里,绝对不比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奔驰、宝马、奥迪逊色。
由于供给的缺乏,虽然每辆自行车的价格,需要普通人三四个月的工资;但如果想要购买,还必须凭自行车票供应。
而这个供应票,又是限额的。除非有商业系统(商业局、供销合作社)或者县局级以上官员的关系,否则,一般家庭很难弄到这种非日常生活必须品的指标。
那个年头,物质和金钱是普遍缺乏的。在有限的商品和资源面前,权力比金钱有着亘古既有的硬通能力,作用也几乎是无所不能的。有了权力,可以解决钱无法办到的事,也可以用有限的钱,买到别人买不到的东西,享受一般人享受不到的生活。
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是高征宇梦寐以求的。
领到集中发放的薪水后,他没有急于去实现儿时朴素的梦想,买上一堆饼干吃个痛快。在给家人买了礼物后,对于怎样支配剩余的工资,高征宇有自己的打算。
随着阅历的增长,他领悟了一个道理:人的欲望会随着自身条件的提高而不断增长。在人的各种欲望里,只有当这个欲望看似不那么遥远,经过努力而又可以实现时,那种追求的快感,才使人感到快乐和满足。
那个吃够饼干的梦想,因为时过境迁以及实现起来毫不费力而变得无足轻重。少年时的口舌之欲,在青年高征宇面前,已经不再诱人。
有了可以独立支配的金钱,他曾经朝思暮想的目标,如今有了实现的可能。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那个年月一辆自行车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它的价值不亚于现在家庭的第一辆汽车。
高征宇从上初中时起,就一直渴望着能骑上拉风的自行车。
初中二年级,高征宇转学到了离家十多里、介于矿区和城市之间的临城市第十六中学。前文几次提到此次转学,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
高征宇跳级到矿子弟中学初中一年级后,学习成绩依旧很突出,但课堂上的纪律依旧混乱不堪。
煤矿子弟学校的学风,能好到哪里去呢?
那时,整个社会尚处于拨乱反正的状态。而类似矿区这样工矿企业自办的学校,无论是师资力量和专业性,都游离于体制教育之外。
加上这些矿工子弟的家长多是文盲或重体力劳动者,对孩子的教育也多是拳头棍棒为主,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引导,所以,这类企业的学校,无论是教育质量和升学率,往往都处在下游。
高凤山虽是大老粗,但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视,却是很有前瞻性。除了朴素的“志气”类上进心启蒙,平时对高征宇的各种关于买书、跳级等学习方面的要求,都给予积极支持。
得益于读书多,又善于思考,高征宇每每会在课堂上提出很多有深度的问题,老师多数情况下给不到令他满意的回答,有的甚至选择回避。
高征宇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不甘心在这样的环境里,他需要一所更好的学校。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了转学。
当高征宇和父亲说出转学的愿望时,高凤山很是支持。对于求学上进的儿子,高凤山也认为煤矿的这所学校,已经不能满足儿子的求知欲。只有转学,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高凤山对高征宇说道:“转学好是好,这十六中可是郊区重点呐,是附近最好的学校了,如果能转到那里敢情是最好的,可咱家没有那儿的关系啊。”
“那怎么办啊,不管怎样,也得想想办法啊。”高征宇不甘心。
“我这几天出去跑跑,打听打听谁认识那个学校的人。”面对儿子的想法,高凤山觉得无论怎样都要支持。
过了几天,高凤山终于打听到一个工友的亲属,在十六中学校食堂帮工。但对方表示,转学这么大的事,他无能为力。
当高凤山向儿子说出这个关系后,高征宇倒很乐观的和父亲说:“没关系,他能给咱引见一下学校的领导就行,没有人引见,咱连门都找不到呢,见了面总有机会。”
“二子,你打算怎么做?”高凤山问道。
“还没想好,见了学校的老师再说。反正只有这一个关系,努力试试呗,不行的话,大不了再回来读就是了。”
在高征宇有限的社交经验里,他最不怵的就是面对老师,几乎见过他的老师,没有几个不欣赏他的。
高凤山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先前因自己力有不逮而惭愧的心,略略感到一丝欣慰。
隔天一早,那个托到的厨房帮工,将高征宇带到学校教导处门口,替高征宇敲了敲门。
“请进!”教导处门里有人应答。
听见屋里回应了,厨房帮工如释重负般对着高征宇摆摆手,示意他可以进去了,然后,逃也似地走开了。
这叫什么引荐人呢?门都不敢进,话也不敢说一句,扔下高征宇就走了。
高征宇一时不知所措。但门已经敲了,接下来的一切就只能靠自己了。
高征宇推开门,小心翼翼地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问道:
“请问,李主任李老师在吗?”
由于过几天要开学,主任室里三个老师正在办公桌前忙碌着。
“我就是,你找我?”
靠近窗户的一张办公桌前,一个四十多岁、身材略胖、戴着眼镜的女老师抬起头,瞄了一下眼前这个背着书包的学生。
高征宇来到李老师面前,鞠了一躬,“李老师好!我是来转学的。”
“转学?条子呢,谁介绍你来的?”李老师对此已司空见惯了,伸手冲着高征宇要批条。
“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条子。”高征宇脸一瞬间涨得通红。
“没有条子?奇怪,没有条子你怎么转学啊?”李老师纳起闷来,旁边的两位老师也从办公桌前抬起头,好奇地看着高征宇。
“老师,我是章邯岭煤矿子弟中学的,今年上初二,想来咱
第53章 心仪的自行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