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9章 自家的菜园[1/2页]

青春躺不平 结草成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高凤山对于每天下班后担着满担的蔬菜,到山下摆摊换成花花绿绿的钞票,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302国道从章邯岭北侧的坡谷间穿过,将矿区分为南北两部分。
      国道南边,由低向高是绵延起伏的山岭,分布着矿区的生产和办公区域。
      三座渣石山是煤矿的标志,沿着山岭由近至远,缆绳牵引的矿车日夜不停地穿梭着,向山顶倾倒着渣石,增加着它的高度。
      渣山底部连着深深的矿井,断续的电铃声,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到,不时有装满黑漆漆煤炭的一串矿车被牵引上来,运到附近的选煤场。
      距离高征宇家山坡最近的渣山,明显比另外两座低很多,当地人俗称为三井,那是一座刚开采不久的新井。
      高征宇和伙伴们时常会去那个矿井周围玩。
      印象深刻的是渣山下黑漆漆的井口,他们试图结伴壮着胆往井下探险。
      沿着坑道进去十几米后,坡度陡然变成六、七十度的样子,黑亮的铁轨两侧和矿井顶部用整齐的坑木支撑着,深深地插向地底深处,从里面往外透着阴冷的风。
      大家互相看着,无论怎么吆喝壮胆,没有一个敢再向里面走。
      有一次,正赶上矿工升井。
      随着缆绳不断向上收起,先是几道头灯的光在晃动,随后听到矿车碾压铁轨的声音,不一会儿,只见七、八辆塞满了矿工的矿车鱼贯而上。
      一个戴着安全帽,脖子上扎着蓝白色毛巾,队长模样的立在第一辆矿车前。
      矿车过了井口,只见他敏捷地跳了下来,伸手拉动着铁轨旁边的铃线,几声长短不一的电铃声后,矿车停稳,矿工们纷纷跳出矿车。
      当矿工们开口说话时,满是黝黑煤尘色的脸上露出雪白的牙齿,仿佛提醒着人们,他们不是洞穴生物,而是活生生的人类。
      那一刻,高征宇明白了为什么父亲高低不让孩子们接他班的真正原因,正如高凤山所说:‘下井挖煤就是几块石头夹着一块肉,在地下好几百米,有个好歹,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
      三座矿井到国道之间,有简易的道路相连,沿路配套着矿机械厂、砖厂、选煤厂。
      紧邻国道边的南面缓坡上,分布着矿办公楼、俱乐部、运输队、篮球场、粮食所等单位。
      近几年,随着二井和三井的投产,矿区逐渐扩大,南侧办公区的西侧,沿坡新盖了几栋平房,用来解决工人及家属的居住问题。
      国道北面,越过农田谷地是一处漫长的坡岭。一条能并排行驶四辆马车的黄沙石子马路,从国道向北一直延伸到坡顶。
      上了坡岭,顶部相对平坦起来,那里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松柏林,是为解放这座城市而牺牲烈士的陵园。
      高征宇的学校和附近单位,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到这里扫墓。彼时,陵园里红旗招展,白花遍地,人们有组织地或默哀、或宣誓,穿插着举行仪式的、野餐的,遍布各处,是一年中人最多的时节。
      这条黄沙石子路,离开国道经过一个打谷场后不远,又向西岔出一条泥土路,跨过一条小溪后也笔直地向北,越过农田和一条横亘在学校操场前的土路后直通坡顶。
      在这两条路中间,依坡而建的七排红砖瓦房,是矿区最早的家属宿舍区。
      黄沙石子路的东侧是三道公社丰产大队部的所在地。
      供销社紧靠着国道边,一长排红砖瓦平房面南背北,分别是百货部、日杂部和副食品部,后院是废品收购站,再后就是大队部了。
      这些所在与矿办公区隔着国道相互呼应,加上郊县汽车也在此有一站停靠,逐渐在这一带形成了镇子的规模。
      因为地势处于谷底,这里被附近的人们习惯地称为山下。
      在高凤山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后没几年,附近生产队的人,隔三差五会自发地将一些自己种植又吃不完的农副产品,摆在国道边树荫下售卖。
      之后,随着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此摆摊,俨然形成了一个市集。
      对于摆摊,高征宇是不陌生的,大概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有过出摊的经历。
      那是高凤山将自家的房子盖好后,房前屋后近一亩半的土地,被开垦成了菜园。房子北面的地比较平坦,被犁成十来畦南北向长条菜圃,上面种满各色时令蔬菜。
      春天刚过,先是韭菜、小白菜、水萝卜之类的收获;进入夏季,西红柿、豆角、黄瓜,茄子,辣椒等陆续下来了。
      到了天气渐凉,土豆、

第109章 自家的菜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