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发表以后,与稿子内容相关的情况,牛缺草清楚地记得——
1997年秋,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机构改革,并提出要完善公务员制度;
1998年春,国务院总理再次推行精简机构,由中央政府部门带头实行;
2002年春,国务院总理答记者问时,叹息官多难办,仍坚持精简机构;
2005年春,国家公务员法出台,全国公务员定编七百万,还有三千多万干部属于“事业单位”,要逐步推向市场,不再吃“皇粮”;
2008年秋,党的“十七大”推行“大部制”改革之时,其思路仍然主要是精简机构……
由此可见,1997年度《沂北乡镇“消肿”下猛药》荣获首届长江新闻奖,还真“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哩!
《运河日报》社按照自定标准,奖励牛缺草和王培共五千元人民币,在表彰会上引起轰动。
牛缺草捧着奖牌的照片登上《运河日报》。
回到单位后,牛缺草兴致勃勃地向分管部长殷英汇报了情况。
殷英万分冷静地“安慰”牛缺草——
“是应该的啊,是应该的啊。你看包书记话讲得那样好法子,你抄到什么地方不刊登、不得奖啊?!
“再说了,这是《新花日报》王站的稿子,你只挂个名字而已。省里评奖,省报的站长不得奖,谁得啊?不是应该的嘛!”
后来,按照《运河日报》社讲讲该作品的写作故事的要求,牛缺草实话实说——
这一篇首届长江新闻奖作品,不是自己“抄”出来的,而是“péi”出来的。
题目是:《一篇“péi”出来的首届长江新闻奖作品——消息〈沂北乡镇“消肿”下猛药〉写作琐忆》。
文章围绕培养新闻的“培”、陪同采访写作的“陪”、赔礼道歉的的“赔”、合作者王培的的“培”等四部分写成。
每一部分都表现牛缺草很谦虚。
如《第四是个合作者王培的“培”》写道——
《沂北乡镇“消肿”下猛药》这一消息的新闻线索是他要自己培育的,联系到他的名字,所以,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这些新闻线索是“培”要自己育的、是“培”要自己养的、是“培”要自己植的。
还有,这一消息是自己“陪”他采访写作的,自己只是一个陪衬:
他如果是红花,自己最多只能算是绿叶。
可以这样说,没有王培,就没有这篇稿子。
自己可能写这方面内容的稿子,但是,肯定没有这一消息的高度、厚度、知名度。
如《第三是个赔礼道歉的的“赔”》说到“赔”,牛缺草也从积极的方面理解。
他说:“赔”的反义词是“赚”,对自己和王培来说都是“赚”,但自己感觉“赚”得最多……
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要有大好心情的。
大好心情有利于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有利于发表文章,
发表的文章则充满正能量——
依据、证据嘛,请看6月6日《运河日报》第一版,
上面有牛缺草发表的题目叫《这一天……》的征文——
盼望你啊,1997年7月1日;
盼望你啊,我们亲爱的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日子……
这一天,伴随着无比激越的旋律,
国旗五星照耀香港,区旗紫荆灿烂港九。
她们,与洁白云朵、湛蓝天幕媲美;
她们,与绚丽霞光、璀璨星斗斗艳;
她们,与五彩烟火、舞台灯光争辉……
&
第142章 讴歌这一天[1/2页]